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匹配度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需求结构也趋于多元化。然而,当前民众对公共服务整体评价却不高。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项基本公共服务均存在供给缺位、错位以及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尖锐问题。理应将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作为其基本职能——公共财政,在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支出决策和投入产出绩效却处于无效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作为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首要任务。因此,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有效供给居民所需的公共产品,进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以居民需求偏好的差异性为着眼点,研究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以此提高供需结构匹配效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实现。首先,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文献梳理和理论知识回顾的基础上,树立“三维均等化”思想,并结合“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地理要素、“立体、垂直”的气候特征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殊省情确定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其次,从义务教育等7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中构建和筛选出60个有效指标,对当前云南省129个县(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聚类,并基于Tobit模型对其进行原因解释。最后,将公共服务的供给划分为“生产”和“供应”两个环节,以效率优先原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CGE)测度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生产绩效;以满足居民的有效需求为原则,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财政配置决策、投入产出绩效和公共服务存量水平对公众受益度、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挖掘出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问题,并分项目、分环节提出了有效供给的方案和重点环节。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财力水平均等化或产出水平均等化不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终目标,供需匹配才是公共服务的实质,以此构建“投入-产出-受益”三维均等化理念;(2)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是全国统一的,而应因地制宜,提供各地居民真实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项目;(3)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且地域差距较大,经济水平对其解释力较强,说明“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亟需转变;(4)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供需结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决策不合理,亟需构建参与式预算,提高预算民主性。同时,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效率普遍较低,供给与需求偏好不对称,各县市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满意度差异较大。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内容比较复杂,加之数据采集困难和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仍有诸多的缺陷和遗憾。如: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只提出“自下而上”模式,但如何建立居民需求表达机制,降低反映成本,多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此外,本文的指标体系只是基于可得性和对策目标而构建,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等等。这些都是后续跟进研究的方向和空间,本人将为此不断付出努力。
其他文献
艺事之难,不在境界高无止境,令人寻绎难穷;而更在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根本不晓得他是否有成功的希望。  元朝人郑杓有本谈书法的书,叫《衍极》,里面说写书法是闲中一乐,“以此养生、以此忘形、以此玩世、以此留名”都很不错。  话说得好。但闲中作字,用以养生忘形,聊消永昼,固属乐事;想藉此留名却大可不必。一来倘有此念,势不得闲。二来古今努力书艺,欲求名世者,往往不可得。  可不是吗?古往今来,谁不写字,字写
针对国内学界对经济服务化“中国悖论”认识上的偏误和对其成因的解释以外生因素为主的状况,本文通过借鉴EichengreenandGupta(2009)对世界各国服务业比重变化规律的测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