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3年8~11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日光温室中进行,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温室蔬菜灌水施肥不合理等问题。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博耐9-1’黄瓜为试材,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1(60%ET0)、中水W2(80%ET0)和高水W3(100%ET0);和4个施氮水平:无氮N0(0 kg/hm2)、低氮N1(180 kg/hm2)、中氮N2(360 kg/hm2)和高氮N3(540 kg/hm2),共12个处理。通过研究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品质、水氮利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水肥进行调控,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论文取得了如下研究结论:(1)除茎粗外,灌水量与施氮量对黄瓜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都有显著影响。灌水量与黄瓜株高、叶面积指数有显著正相关作用,而施氮量对黄瓜生长指标的影响则因施氮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其株高、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并在中氮处理中获得最大值。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表现为在低水水平下,干物质量在中氮处理中获得最大值,而在高氮水平下略有下降,且中氮与高氮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灌水水平下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2)灌水量和施氮量对小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极显著性影响,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中氮水平时,继续增加施氮量,其增产效果在不同灌水水平下表现为不同趋势,即在低水、中水水平下,施氮量增加至中氮平后继续增加时,产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高水处理下,高氮比中氮水平增产8.4%,差异显著。黄瓜瓜条数和单果重的变化规律和产量类似,且瓜条数与产量、单果重与产量之间的拟合关系均呈现线性拟合关系,R2分别为0.989和0.934。通过产量与生长指标间的通径分析可知,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对黄瓜产量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可分别作为黄瓜高产的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3)灌水量对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有显著负相关作用,Vc含量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不同灌水量及施氮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趋势。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及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可溶性糖与Vc含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变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品质及营养产出进行综合评价,采取低水中氮(60%ET0、360kg/hm2 N)的水氮供应模式可以获得黄瓜最优品质,若综合考虑产量及品质,采取中水中氮(80%ET0、360 kg/hm2 N)的水氮供应模式可达到农业生产中较为高产质优的目的。(4)黄瓜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盛果期取得最大值。在开花坐果期、盛果期及末果期,低水、中水灌水条件下,适量施氮对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过量施氮则会抑制叶绿素的合成。而在高水处理下,水氮之间的耦合作用更有利于叶绿素合成对水分及养分的需求,呈现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各水氮供应条件下呈现单峰曲线,不施氮肥或严重亏水均会显著影响作物的净光合速率,而适量的节水节肥不仅能节约农业成本,且相比于充分灌水施肥,作物也能达到较好的净光合速率。(5)施氮量、灌水量对黄瓜IWUE及WUE均有显著影响,水氮交互作用对黄瓜WUE也有显著影响,而水氮交互作用对IWUE无显著影响。施氮量相同时,WUE随灌水量不同表现为中水>低水>高水;在低水、中水处理时,WUE随着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对于高水处理,WUE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IWUE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各灌水条件下,NUE、UPE及PFP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且在低水水分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对NUE和UPE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中水、高水水分条件下,当施氮量达到中氮条件时,继续增加施氮量,NUE没有明显变化,适当减少施氮量可显著提高PFP。对于同一施氮水平,UPE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提高。(6)氮素在植株体各器官中的累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增长趋势呈现“S”型,并在盛果期累积量最大。在不同生育期,黄瓜各器官中氮累积量均表现为叶>茎>根,到达盛果期后,氮素在果实中的吸收量达到最大,且植株氮吸收量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也随生育期的推进不断累积,并不断往下迁移。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有重要影响,且施氮量是影响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关键因素,随灌水量的增加表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随施氮量的增加则逐渐增大,且施氮量越高,淋洗现象越明显,并在湿润体横向边缘产生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