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政治语境的关系,国内对阿多诺的研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还比较欠缺,主要是采取了哈贝马斯的一家之言。从本世纪开始对阿多诺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圄于相关中文资料的局限,阿多诺的美学思想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掘与阐释。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在反思现代性的背景下诞生的,其美学思想具有典型的审美现代性特征,但是目前国内对其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挖掘还不够。鉴于此,本文作者试图从审美现代性的视野来阐释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以期为国内当前的美学现代性转化提供借鉴。本文共包括八个部分:导言、六个章节和结语。导言阐述了本文的思路,即为何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来阐释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作者首先对几个基本概念(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作了解释,接着阐述了阿多诺美学思想诞生的背景,以此阐明本文的基本思路。正文的第一章即是审美的救赎。本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西方学界的现代性批判历史及其对阿多诺的影响,接着论述了阿多诺对启蒙精神的批判。阿多诺认为,启蒙精神是西方同一性哲学的体现,启蒙发展的结果是导向了倒退的工具理性。因此,阿多诺一方面提出以否定的辩证法来打破同一性思维,另一方面主张以审美来救赎哲学。他认为审美的意象思维模式能够对科学的(即启蒙的)主客体认知模式进行弥补。审美活动发生时,自然界或艺术作品的谜语特质吸引着人去感知它、模仿它,从而使人暂时抛开了主体性而获得物体感或艺术作品感,后者就具有真理性内容。第二章美的星丛,是阿多诺对于美的瞬间性的分析。阿多诺认为美无本质,它是瞬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美学必须关注其时代的艺术实践,并对之进行理论阐释。而今日艺术已经丧失了确定性,文化工业和现代主义各执一端,都急需得到理论阐释。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将在本文第五章展开论述,本章第二节论述了阿多诺对现代主义的分析,他认为现代主义的活力源于其否定的力量,现代主义的抽象特征则是社会本身变得抽象的结果。虽然现代主义艺术看似荒诞无逻辑,但其深层结构却是连贯而有意义的。第三章感性的释放是阿多诺对审美感性特征的强调。阿多诺分析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理性对感性的压抑,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美”和“艺术美”是与启蒙精神相一致的,是人的理性能够认识和操纵或者能够体现主体精神的东西,而自然中人不能控制的、令人恐怖的、“蒙昧”神话的部分就被人当作丑的东西加以禁锢,这也是自然美总是位于艺术美之下的根本原因。这样,丑和自然美就成了人的被压抑的感性冲动与欲求的代名词,艺术上对丑和自然美的表现就具有了否定与革命的意义。因此,阿多诺认为今日的艺术应该表现丑,表现自然美,以感性的释放来打破工具理性的僵滞。第四章审美的自律性与社会性,是阿多诺对于审美双重特征的论述。自律性是指艺术要按照自身的逻辑和形式来进行艺术创作,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有生命的自在存在;社会性则是指艺术诞生于社会之中,且是对社会的隐喻表现。阿多诺认为自律性是前提,艺术只有在自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异化社会进行批判,同时他指出两者应该互相牵制,形成一种张力,而不应该顾此失彼,走向任何一个极端。第五章文化工业批判是审美的超越性的重要体现。阿多诺认为审美的意义就在于对异化社会的超越,现实总是有缺陷的,所以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始终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维度。文化工业因为不具有审美超越性而遭到了阿多诺的彻底批判。本章在分析了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逻辑后,选取了其文化工业批判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方面即对业余时间和流行音乐的批判进行了具体论述。第六章互文性中的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力图以其它理论家和理论流派的观点来关照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以求对其进行多点透视。其中第一节包括其同时代的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本雅明和阿多诺的争论,以及阿多诺的学生哈贝马斯对他的批判。第二节探讨的是阿多诺与后现代性的关联,其中包括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对阿多诺的批判。结语部分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语境探讨了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对我国的现代美学建设的启示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