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高校毕业生再也不像过去一样那么“炙手可热”了,各大企业、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生时也有自己对应的“门槛”,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毕业即失业”也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之一。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开展了“三支一扶”计划等一系列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公益类服务计划。但是想要真正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公益性服务计划还有很多方面急需改善。本文就是以沿海就业集中城市---大连为例,首先,对大连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同时,也运用了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政策评估理论,对大连市现有的公益性服务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评估,指出公益性服务岗位对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确实起到了良好的缓解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绝佳的锻炼机会,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且是要继续实行的。但是同时明确,要在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还要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题,根据毕业生的特点,从计划本身着手、运用公共管理中相应的理论知识,对计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产生原因,提出改变与完善的建议。本文在对公益性服务岗位提出完善建议时主要运用了公共管理学中人力资源的报酬与激励机制理论、公共部门经济学中的公共支出理论。指出要想让公益性服务岗位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首先需要从改进岗位设置着手,扩大可受益的毕业生群体范围。其次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全面认可公益性服务计划,同时扩充公益性岗位参与单位。第三是要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内外部管理,从人社部主管部门到公益性岗位所在单位都严格管控。最后就是,要从根本上对参与计划的大学生谋福利,在补贴福利方面提高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切实解决就业问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