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为背景,在分析“耙耧系列”小说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阎连科通过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重新阐释,寓言化、狂欢化、反讽策略的使用,达到的对革命现实主义的消解,以及形成的怪诞美学风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具体框架如下:引言:廓清革命现实主义的范畴,以及其两个层面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进而引出“耙耧系列”小说及其在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的特殊地位。第一部分:旧理想主义的回归。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宰治下,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呈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并衍生出革命乌托邦图景。“耙耧系列”小说则展现出革命乌托邦图景的幻灭,通过对传统乌托邦的召唤,体现出旧理想主义的特征。第二部分:人化英雄和反英雄的凸现。作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另外一个层面,英雄主义在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中表现在英雄形象的书写上,经过由人而神的净化过程,最终确立了神化英雄形象。而“耙耧系列”小说则呈现出人化英雄形象和反英雄形象两种倾向。第三部分:立足消解的写作策略。阎连科对寓言、狂欢、反讽理论的借鉴使用,为“耙耧系列”小说增添了不少亮色,这不仅使“耙耧系列”区别于其以往的创作,更区别于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耙耧系列”的写作策略表现为:寓言化、狂欢化、反讽,通过这些策略的使用,达到了对革命现实主义的消解。第四部分:怪诞的美学风格。相对于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的两种主导风格庄重和轻喜剧,“耙耧系列”小说通过怪诞场景、怪诞形象、怪诞结构的设置,从整体上体现出怪诞的美学风格。结语:阎连科消解革命现实主义的深层动机在于其文学观念。从其创作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耙耧系列”小说的特点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