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物理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不同种类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cal therapy CPT)对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科研方向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EMBASE、Pub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搜集关于毛细支气管炎胸部物理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按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将数据分为5个亚组: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onventional chest physical therapy CCPT)与对照组、被动呼气治疗技术(passive expiratory techniques PET)与对照组、CCPT治疗与PET治疗、CCPT治疗与吸痰(aspiration of sputum AS)、PET治疗与AS。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637名患者。本研究胸部物理治疗主要包括PET治疗、CCPT治疗、AS三种治疗方法。⑴系统评价结果:(1)PET治疗30分钟后患者的临床评分(呼吸、喘息、患者一般情况)比无PET治疗患者的临床评分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PET治疗相比较于无PET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碳酸氢盐浓度(P<0.05);(3)不良事件分析得出,PET治疗比AS能增加患者呕吐率(P=0.005)及呼吸不规则发生率(P=0.0002);(4)其他结果分析得出,PET治疗与CCPT治疗均能降低患者呼吸窘迫发生率(P=0.001,P<0.001),二者治疗效果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PT治疗比无CCPT治疗能够缩短喘鸣音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T治疗与AS对人工辅助通气率、ICU入住率及抗生素使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Meta分析显示:(1)PET治疗与CCPT治疗均能稳定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CPT治疗相比较于无CCPT治疗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P<0.00001)、患者喘憋缓解时间(P=0.00001)、患者咳嗽消失时间(P=0.00001),提高治疗有效率(P=0.0002)。结论:CCPT治疗能缩短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肺部体征,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对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波动无明显影响。PET治疗对患者的碳酸氢盐浓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能较好的稳定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中提示PET治疗能增加患者呕吐及呼吸不规则发生率的风险,但仅有1篇国外文章汇报结果,不排除会造成PET治疗安全性分析的偏倚。建议今后的临床试验应尽量全面分析临床观察指标,报告终点指标及不良反应,规范结果报告,为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及以后的科研发展提供更佳的证据。
其他文献
采用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地均密度和人均密度的指数得分法,选取5大类11种主要旅游资源对大别山地区黄冈、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级市进行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2011年9月30日11时因"反复咳、痰、喘6年,加重伴浮肿两周"入院,伴心悸、端坐呼吸、乏力、腹胀、尿少。查体:颜面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半卧位,颈静
一纸《京都议定书》引发了碳交易,由此衍生的碳交易融资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从碳交易融资方式,以及碳交易融资市场两个角度出发介绍目前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风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建设是衡量民办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关系着民办高校的兴衰与成败,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师风师
2016年10月15日-16日,由邯郸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荀子与儒家外王之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举行。与会学者在本届学术研讨会
评点法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它是品评文章思想内容或词句、篇章、写作方法的优缺点,点评、解释名物典故,简明扼要地指出文章思想和表达形式的要点和特色。运用评点
在梨树林下设置养鸡区和未养鸡区,研究了梨树林下养鸡对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养分、酸碱度和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自然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
本文以2007年1月-2012年6月的9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例子,通过(1)气管插管途径;(2)呼吸机通气管道的更换频率;(3)气管吸痰;(4)体位性措施;(5)手部清洁;(6)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