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武术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武术动作朝着“高、难、美、新、稳”的方向发展,评分标准主要由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组成。动作质量包含平衡类动作不同规格的扣分,其中扣腿平衡属于常用平衡类动作,在青少年武术比赛中选用率较高,但失分率也高,该动作的完成与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身体平衡性和稳定性等密切相关。研究引入TRX悬吊训练,其训练原理是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行训练,有利于提升腰腹、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加强肌肉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水平。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以TRX悬吊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扣腿平衡影响为研究对象,在长沙市武术队队员中随机抽取12名13-18岁的男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利用扣腿平衡观察动作完成时间、完成度、积分肌电、均方根肌电、单腿闭目站立、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检验TRX悬吊训练对扣腿平衡的影响,测试后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TRX悬吊训练有利于优化扣腿平衡的动作完成时间。(2)积分肌电方面,组间对比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TRX组相比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臀大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均有显著性差异,右股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三阶段各肌肉无显著性差异。组内对比实验前后: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腹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有显著性差异,右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竖脊肌、右胫骨前肌均有显著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TRX组第一阶段的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腓骨长肌均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右臀大肌、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3)均方根肌电方面,组间对比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TRX组相比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均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右臀大肌、右胫骨前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三阶段各肌肉无显著性差异。组内对比实验前后:常规组第一阶段的右臀大肌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腹直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显著性差异,左腹直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TRX组第一阶段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胫骨前肌、右腓骨长肌均有显著性差异,右股直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的右腓骨长肌有显著性差异,左腹直肌、右腹直肌、右竖脊肌、右股直肌、右臀大肌、右胫骨前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三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4)实验前、后组间对比两组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组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训练方法都对下肢力量有提升作用。(5)实验前、后组间对比两组运动员仰卧起坐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组内对比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TRX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出TRX悬吊训练提升腰腹力量的效果优于常规训练。(6)TRX悬吊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降低单腿闭目站立瞬间晃动次数。(7)TRX悬吊训练对扣腿平衡动作质量有显著性改善。建议:(1)研究中设计TRX悬吊训练动作是与武术扣腿平衡相关的训练方法,可运用到其他平衡动作的训练之中,但需遵循适宜负荷、循序渐进原则。(2)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常规训练方法和TRX悬吊训练的比重,将多种训练方法结合,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3)训练前应全面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记录其薄弱部分,再针对性进行训练;也可让运动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端正训练态度。(4)研究中扣腿平衡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和均方根肌电在三个阶段中存在增长不显著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器材设备缺乏未能对运动员的深层肌肉、小肌肉进行试验,在后续研究中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丰富样本量,或者可以进行跟踪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