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半个世纪以来其综合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三年生存率大约仅有40%左右,如何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仍是现在研究的重点。乳腺组织淋巴丰富,通过淋巴道转移占乳腺癌转移途径的60—75%,且早期多见于腋淋巴结,有30%会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淋巴道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淋巴道的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寻找和分析乳腺癌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VEGF-C、D2-40,E-Cad蛋白在正常乳腺,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及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VEGF-C、D2-40、E-Cad蛋白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美联结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在正常乳腺组(正常组,20例),乳腺癌不典型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30例),乳腺导管内癌组(原位癌组,3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浸润癌组,65例)中VEGF-C、D2-40,E-C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 VEGF-C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阳性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VEGF-C在乳腺浸润癌变组和原位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4%,77.7%;浸润原位癌组显著低于浸润癌组(p<0.05);不典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3.3%,与浸润癌变组,原位癌变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正常组阳性表达率5.00%,与不典型增生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腋窝淋巴结阴性组阳性率87.8%;腋窝淋巴结阳性组阳性率1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 . E-Cad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阳性细胞呈弥漫或局灶分布。E-Cad在正常乳腺组,不典型性增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3.3%,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9%,46.7%,原位癌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与浸润癌变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腋窝淋巴结阴性组阳性率53.6%,腋窝淋巴结阳性组阳性率39.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 . D2-40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膜和胞浆,呈棕黄色,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计数LVD (15.29±2.06)明显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10.50±4.75)(p<0.05),原位癌中LVD计数为11.42±3.68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的LVD计数8.75±2.80 (P<0.05);浸润癌组LVD计数17.38±3.39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的LVD计数11.42±3.68 (P<0.05);正常组的LVD计数6.92±3.02与不典型增生组的LVD计数8.75±2.80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1.VEGF-C在浸润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性强于不典型增生组和良性病变组;同时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VEGF-C在乳腺癌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C可能不但可作为预示乳腺肿瘤发生恶变的早期肿瘤标志物,还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2.D2-40进行LVD计数测定发现乳腺癌变组LVD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和良性病变组,淋巴转移阳性组LVD计数明显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说明LVD计数与乳腺癌进展、转移发生存在明显关系,可以做为评判乳腺癌淋巴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3.E-Cad在浸润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及良性病变组,同时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E-Cad可能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4.研究发现VEGF-C与D2-40呈正相关,因此VEGF-C与D2-40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肿瘤早期淋巴道转移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发现VEGF-C与E-Cad呈负相关,提示VEGF-C与E-Cad的联合使用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