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库库尾江段及三峡坝下鱼类早期资源生态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峡水库库尾江段地理位置特殊,其上游江段位属“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下紧邻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完成蓄水后形成的三峡水库,生态作用十分关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鱼类185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66种,是多种濒危物种及其他重要经济鱼类较集中的栖息、索饵和繁殖场所,在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生活在库区的亲鱼在繁殖季节通过库尾江段上溯至上游江段的产卵场,繁殖过后又下行至库区。产卵场内的鱼卵和仔鱼随水流漂入三峡水库进行肥育生长。由此可见,三峡水库库尾江段地理位置的至关重要,其生态作用不可或缺。  为了更好地掌握长江上游江段对流入三峡水库的早期资源的数量、种类组成等特征;以及长江上游对中游江段早期资源的补充情况,于2011-2012年的4-7月份在长江三峡水库库尾洛碛断面、2009-2010年的5-7月份在三峡大坝坝下江段宜都断面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长江三峡水库库尾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种类丰富,流经该区域进入三峡水库的鱼类早期资源量巨大。采样获得仔、稚鱼和鱼卵共46种,优势类群为鲌亚科、虾虎鱼科、鮈亚科、鳅科等。2011年4-7月调查期间,通过洛碛断面的鱼卵总径流量为13.9×108粒,仔鱼总径流量为108×108尾。2012年调查期间,通过洛碛断面的鱼卵总径流量为7.5×108粒,仔鱼总径流量为64.3×108尾。  2.产漂流性卵的典型代表种类-四大家鱼和铜鱼,具有一定的繁殖规模。2011年4-7月采样期间,通过洛碛断面的四大家鱼鱼卵径流量为0.21×108粒,占鱼卵总数的1.51%;铜鱼鱼卵和仔鱼径流量共3.6×106粒.尾。2012年采样期间,通过库尾洛碛断面的四大家鱼鱼卵径流量为0.22×108粒,占鱼卵总数的2.86%;铜鱼鱼卵仔鱼径流量共为21.5×106粒尾。  3.四大家鱼和铜鱼的产卵场在采样点上游江段有一定范围的分布。由所采集鱼卵的发育时期及实时江水流速推算产卵场,2011年4-7月洛碛断面采到的家鱼鱼卵来自于洛碛上游40至151公里江段,即峡口镇至江津油溪范围内;2012年洛碛断面采到的家鱼鱼卵来自于采样点上游39.3至108.7公里江段,即峡口镇至江津龙井湾范围内。2011年洛碛断面采到的铜鱼鱼卵和仔鱼来自于采样点上游52至145公里江段,即江北鸡冠石镇至江津油溪范围内。2012年洛碛断面采到的铜鱼鱼卵和仔鱼来自于采样点上游25至165公里江段,即广阳至江津石门范围内。  4.鱼类早期资源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2011年7月3日-4日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尾江段洛碛断面进行鱼类早期资源昼夜采样。监测到鱼卵的漂流密度昼夜变化不大。仔鱼的漂流密度显示一定的昼夜特点,仔鱼的漂流密度分别在早7:00-8:00和傍晚16:00-17:00两个时间段出现明显的高峰,在中午12:00及子夜0:00出现两个低峰。2012年进行的昼夜采样反映出16:00-20:00期间,仔鱼漂流密度达到最大值。与此前早期资源的调查中监测到的鱼类卵苗于日出后和日落之前两个时间段密度较高的结论相吻合。经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检验,昼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早期资源进行采样点横断面的采样监测,结果表明采样断面左岸鱼卵漂流密度(0.686±0.493)与右岸水域鱼卵漂流密度(2.342±3.407)无显著差异(P=0.153);左岸仔鱼漂流密度(4.975±5.879)与右岸(4.971±5.893)没有显著差异(P=0.998)。各不同水层深度(表层0.2 m,中层0.5m,底层0.8 m)中鱼卵、仔鱼的漂流密度没有显著差异。  5.环境因子对鱼类繁殖活动起到重要影响。经过CCA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到各类群鱼类早期资源的漂流密度与监测的采样断面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多数类群与水流量、水位、水温、透明度等呈显著相关关系。四大家鱼密度、铜鱼密度与寸滩水流量的日变化这一环境因子正相关,相关性较高。鮈亚科鱼类与江水水温呈正相关关系。鳅鮀亚科鱼类和虾虎鱼类与采样断面水流量呈负相关关系。鳅鮀亚科鱼类漂流密度与水体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  6.长江三峡坝下宜都断面鱼类早期资源的资源量非常庞大,种类较为丰富。2009年鱼卵总径流量为57.26×108粒,仔鱼总径流量为170.26×108尾;2010年鱼卵总径流量为64.45×108粒,仔鱼总径流量为198.48×108尾。两年共监测到33种鱼类早期资源的出现,优势类群包括鲌亚科、鮈亚科、家鱼、鳅科等。监测到的家鱼均来自于三峡大坝以上江段。坝下仔鱼的肌体损伤极为普遍。  7.长江上游对中游江段的鱼类资源形成一定补充。家鱼的成色比例基本一致。通过2009年-2012年的采样监测得到,在库尾江段洛碛断面和三峡坝下宜都断面,四大家鱼中以鲢及草鱼为较多。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综合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医务人员血尿酸(SUA)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2018年体检数据783例,基层社区医院2018年体检数据69
本实验选取的菌株反硝化细菌(Halomonas alimentaria)、嗜硫小红卵菌(Rhodovulumsulfidophilum)和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 Y8-2)来自于河北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低温驯化后以亚硝氮、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变化为标准,分别测试了这几种菌在18-20℃的养殖海水中游离态和固定化后生物降解特性。研究了菌种的最佳混合比例,结合几种挂膜基质,研究其构建的冷水生
目的 评价产后出血模拟实训在防治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开展产后出血模拟实训后收治的11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2017年未开展演练时收治的7
金属的生物吸附是以吸附、离了交换、络合或微沉淀作用为基础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金属的生物吸附因其科学的新颖性和在环境保护以及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应用潜力,一直受到极大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作为工业原料、农业饲料、口粮和种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极度紧缺,随着饲料消费和玉米深加工消费
学位
高精度的特殊管道在兵器、航天、核能等诸多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静态参数的测量是特殊管道设计、研究和使用中一个必须且重要的技术环节。   本文在对特殊管道静态参
目的:制备纯化OPN,并以此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大鼠OPN多克隆抗体,进行细胞粘附分析和细胞平面迁移实验,探讨了OPN在VSMC粘附和迁移中的作用.结论:VSMC在小牛血清的刺激下,
为了揭示整合蛋白、E-钙粘蛋白、FAK、β-连环蛋白及抑癌基因-PTEN与肿瘤的类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指标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
玉米是主要的粮、饲、经三元作物,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是最早利用雄性不育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不育化制种能提高制种纯度,保持杂种优势,节约劳动力。采用RNA-seq技术,以玉米c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