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水位变化和植被演替对两种苦草繁殖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开展单因素控制实验,研究水位改变引起的生长周期缩短因素和植被演替引起的遮光因素两个方面对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苦草繁殖的影响。结果如下:1)随生长周期延长,地下块茎的数量变化不明显(t10=0.9,P>0.05),但干重显著增加(ANOVAF1,14=11.2,P=0.005);地上块茎的数量在10月底收获时与9月时相比显著增加(t5=6.4,P<0.001),但干重之间没有显著变化(ANOVA F1,81=1.00,P=0.32)。果实在10月份收获时几乎全部成熟,成熟与未成熟的比例明显高于9月份(ANOVA F1,10=30.98,P<0.001)。2)随生长周期延长,苦草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ANOVA地上F5,58=8.25,P<0.001;地下F5,58=7.73,P<0.001)。随生长周期延长成熟果实的干重显著增加(t28=2.50,P<0.01)。3)50%以上程度的遮光条件下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ANOVA地上F4,49=11.05,P<0.001;地下F4,49=10.56,P<0.001)。雌花和雄花首次开放的时间在75%以上程度和50%以上程度的遮光条件下显著推迟(ANOVA雌花F4,33=4.10,P=0.009;雄花F4,40=11.55,P<0.001)。90%遮光组成熟果实干重显著下降(ANOVA F4,24=4.88,P=0.007)。   基于以上结果推断,近年来长江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对苦草属植物的繁殖和扩散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植物演替以遮光的方式导致苦草年生物量和有性生殖下降,进而导致其分布范围的下降。
其他文献
本文对有机/蒙脱土复合贮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的实验取得了如下结果: 1、研究了由钠基蒙脱土制备有机蒙脱土的方法,探索了各种工艺条件对有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能量转化率高,环境友好,设计操作简单,可室温快速启动,已成为燃料电池研究中的主流。由于人们对电池内部的传质和反应过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清楚的认识,并且进行燃料电池的运行实验代价昂贵,时间较长,所以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的传质和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使用CFX4.3内部集成的多流体模型的简化模型,HOMOGENEOUS MOD
氟化钙在连铸保护渣中起着助熔剂的作用,可以降低连铸保护渣的熔点,有利于保护渣的熔化,并降低保护渣的粘度,从而改善液渣的流动性。但在连铸过程中保护渣氟化钙中氟的逸出并进入大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研究中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连铸保护渣中氟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了测定溶液的条件和保护渣样品的分解条件对氟测定的影响。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对电极电势进行氟的测定,氟离子测定时采用的总离子浓度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