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开展单因素控制实验,研究水位改变引起的生长周期缩短因素和植被演替引起的遮光因素两个方面对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苦草繁殖的影响。结果如下:1)随生长周期延长,地下块茎的数量变化不明显(t10=0.9,P>0.05),但干重显著增加(ANOVAF1,14=11.2,P=0.005);地上块茎的数量在10月底收获时与9月时相比显著增加(t5=6.4,P<0.001),但干重之间没有显著变化(ANOVA F1,81=1.00,P=0.32)。果实在10月份收获时几乎全部成熟,成熟与未成熟的比例明显高于9月份(ANOVA F1,10=30.98,P<0.001)。2)随生长周期延长,苦草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ANOVA地上F5,58=8.25,P<0.001;地下F5,58=7.73,P<0.001)。随生长周期延长成熟果实的干重显著增加(t28=2.50,P<0.01)。3)50%以上程度的遮光条件下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ANOVA地上F4,49=11.05,P<0.001;地下F4,49=10.56,P<0.001)。雌花和雄花首次开放的时间在75%以上程度和50%以上程度的遮光条件下显著推迟(ANOVA雌花F4,33=4.10,P=0.009;雄花F4,40=11.55,P<0.001)。90%遮光组成熟果实干重显著下降(ANOVA F4,24=4.88,P=0.007)。
基于以上结果推断,近年来长江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对苦草属植物的繁殖和扩散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植物演替以遮光的方式导致苦草年生物量和有性生殖下降,进而导致其分布范围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