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遊女]形象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6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史大辞典》中给出的定义:游女不仅指通过性去交换物质和金钱的女性,还包括日本传统的以歌舞、乐曲、表演等艺术行业为主、在宴席上表演助兴的女性。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惟一来源。游女文化作为日本的独特文化,对其形象的描写一直是永不衰竭的文学话题。   游女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处于家庭伦理结构中的其他女性--母亲、妻子、女儿相比,是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放逐的一个群体。正由于其特殊性,游女的形象在日本文学中所占的比重远比普通的女性高得多,古往今来的诗词史话、乡野传说中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人们通过对其形象的认知和分析,来表达他们对社会阶层的地位、妇女解放和民族的现代性等社会问题的思考,以此寻求对社会阶级和社会性别身份的自我认同。对日本作家笔下的游女形象,通过一个谱系的形式来进行考察,可以来检视书写主体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性别身份对游女这一特殊群体的评价,从而可以说为观察思考日本性观念与性道德的变化以及日本社会结构、社会阶级与社会文化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绝妙的视角。   在先行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学者对游女形象的研究不乏少数,这些作品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对游女的形象都分析地很透彻;但是这些作品大都是各自描写每个游女,而没有从整体上将游女的形象做总结。所以本文中将游女的形象以一个谱系的形式来进行考察,将每部作品中的游女形象具体化,从中选出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来重点介绍,期望通过对游女这三个形象的分析,能够对游女形象有更新、更深的理解。   本文共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游女的解读,介绍了游女的定义、不同的称谓、游女的来源以及游女、游女形象分别在历史和文学中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是对游女卓尔不群、咏絮之才形象的分析,这部分的代表人物是在《古今著闻集》、《十训抄》、《大和物语》中都出现过的游女白,游女白在宇多天皇的宴席上因作了一首和歌受到赏赐,本文中对游女白能够受到赏赐的原因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游女白的家庭以及所作和歌的妙处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另外也介绍了其他才艺超群的游女人物。第三部分分析了游女结缘佛门、远离浊世的形象。这一部分分别从室津游女、性空上人、西行法师的故事来介绍游女遁世的事情,并分析了她们产生出家想法的原因;另外也介绍了其故事对后世文学艺术方面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游女金的故事,她的形象与其他游女的形象不同,主要是力大无穷、对爱情坚贞的形象;游女金力大无穷制服奔马,用绳子勒丈夫来制止他花心的行为,从另一个侧面来介绍了另类游女的形象,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点。   通过对游女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形象的分析,笔者希望能够更深地了解游女的生活和心理,从而更好地了解因书写主体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性别身份的不同,对游女这一特殊群体的评价的异同;这也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来把握日本的游女文化。
其他文献
大众文化是相对于精英文化和传统主导意识作用下的通俗文化而言,具有娱乐性、流行性、商业性、世俗性、大众参与性等主要特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支配性的一种文化形式。只有
Oxford(1990)认为,歧义容忍度是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歧义容忍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 Frenkel-Brunswik在1949年提出,指个体或群体在遇到一系列不熟悉的,复
语言是文化的结晶,是文化的折射。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着语言的生成、变化和使用。日语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其特点之一是词汇量的很大,具体到对父母的称谓上。之所以有这么多对父母
严格地说,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起并坐的文学体裁,文字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炼。中国是一个散文传统非常深厚的国度,特别是五四以来,散文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大批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社会环境稳定,各行各业积极恢复发展生产,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劳动力供不应求。日本企业注意到终身雇佣可以稳定员工队伍。从此,终身
2012年,对于中国魔兽迷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昆山,这是一个若干年后提及起来,都会对中国电竞发展极其重要的城市。在2012和2013年两年承办WCG世界总决赛,虽然在此之前很多比赛已经对War3判了死刑,但是在2012年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TeD高高举起五星红旗和千万观众对魔兽比赛的欢呼声雷动。  赛场外,一个人影,瘦瘦的,孤单的离开了赛场。  他叫余健凯,而熟悉魔兽比赛的朋友都叫他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