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FAO统计,2018年全球的头足类捕捞量为3636 575吨,其中中国的头足类捕捞量为1 053 845吨,占世界捕捞总额的28.9%。随着头足类贸易量增加,加工方式多样化,生鲜头足类及其加工制品相关的商业掺假现象也在增加,有些是因为商家无意间分类错误所致,但也存在采用低值物种冒充高值物种的行为,这些掺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不加约束甚至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掌握当前舟山整个头足类市场现状并规范市场秩序,对于舟山头足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鉴定食品标签真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舟山市场上的头足类商品为研究对象,掌握了当前舟山头足类市场的贴标现状,并建立了基于荧光PCR方法、熔解曲线分析法的食品中常见的两种头足类品种(Illex argentinus和Todarodes pacificus)的快速检测,为市场上头足类产品掺假分辨提供技术支撑。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舟山生鲜头足类市场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完成初步物种鉴定,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法建立树图与参考序列比较进一步完成精确到种的物种鉴定,并验证DNA条形码比对结果。结果显示,42个来自市面的样本中的41个完成物种鉴定,它们被分配到头足类4个目中的11个科,且当中有5个样本存在掺假行为。(2)舟山头足类加工产品市场研究:于舟山市场所采集的头足类加工产品样本经过了包含切丝、腌制、调味、烤制、干燥等加工方式,进行种属水平的鉴定。结果显示,42个来自市面的样本中的39个完成物种鉴定,它们被分配到头足类4个目中的7个科,且当中发现1例样本存在以低值品种代替高值品种的掺假行为。分析结果指出鱿鱼加工制品所用原料物种与产品类别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为建立相关标准法规提供支撑。(3)基于SYBR Green的荧光PCR熔解曲线的检测方法,针对鉴定两种头足类物种的研究:首先分别设计了针对两种目标物种的特异性引物对,然后通过与其他22个对照物种的扩增结果验证了引物的特异性,最终通过熔解曲线法进一步验证了引物的特异性,并定量测量出I.argentinus熔解峰的Tm值为80.8℃,T.pacificus熔解峰的Tm值为83.1℃,建立了针对两种头足类产品的快速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