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补贴资金,这些资金多用于企业的研发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发展居于五大发展理念首要位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要强化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研发创新的重要主体,对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很多学者对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研究提升绩效的方法奠定了基础,但各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上,对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即政府补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较少。了解政府补贴作用于企业绩效的机制,对国家的补贴投入决策至关重要。因此,分析政府补贴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政府补贴的作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回顾政府补贴、研发投入的相关理论。根据相关文献和理论,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分析了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补贴和研发现状,通过绘制图表分析政府补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状况,发现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及企业绩效间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经过多轮筛选,选取27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利用2010-2016年数据构建个体时点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企业绩效包含了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两个维度。在已有实证结果的基础上,鉴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一,将我国分为东部与中西部两个地区进一步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了在不同地域中,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异同。在对全国范围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究时发现,政府补贴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提升作用;研发投入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也有显著提升作用;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有显著激励作用;从作用机制的角度看,在政府补贴作用于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过程中,研发投入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随后考察了在不同地域中,以上结论是否有变化。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研发投入起到的中介作用和全国相比有所提升,其他结论没有发生变化。在西部地区中,结论发生了以下变化:政府补贴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显著性有所下降,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没有起到显著激励作用,政府补贴不能通过研发投入来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其他结论没有发生变化。根据实证结果和分析,为了提高补贴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政府应该慎重选择补贴对象、加强政府补贴监督,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尤其是加强西部地区的补贴使用监督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应该提高研发效率和研发成果转化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