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通过增强枯否细胞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部分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和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和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式。然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急性术后肝功能障碍和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对于HIRI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然有限。肝脏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在HIRI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干预KCs是HIRI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策略。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多种水果和蔬菜中,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大鼠HIRI动物模型已证实番茄红素可通过减低肝脏细胞损伤和肝脏炎症反应有效减轻HIRI。然而,番茄红素对HIRI的病理生理中KCs的作用及其机理尚未阐明。本课题旨在于使用小鼠HIRI动物模型阐明番茄红素对HIR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KCs激活的影响和具体作用机理。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采用橄榄油(10ml/kg)和番茄红素(20ml/kg)对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行灌胃预处理,2周后建立小鼠HIRI模型探究番茄红素对小鼠肝损伤、炎症反应、炎症细胞聚集和KCs自噬的影响;再通过使用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抑制自噬活性反向验证番茄红素通过影响KCs自噬作用影响小鼠HIRI模型肝损伤;最后,构建了Nrf2-si RNA和HO-1-si RNA,通过尾静脉注射治疗小鼠HIRI模型探究番茄红素通过影响KCs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具体实验如下:ELISA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变化,H&E染色检测肝细胞损伤程度变化,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实验检测肝组织MPO水平变化,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程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或KCs中Bcl-2、Bcl-xl、P62、LC3B、NLRP3、C-caspase-1、Pro-caspase-1、ASC、IL-1β、Pro-IL-1β、Nu-Nrf2、Cyto-Nrf2、HO-1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F4/80+巨噬细胞和Ly6G+中性粒细胞聚集程度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变化,q 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NLRP3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中LC3B、NLRP3表达水平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KCs中自噬小体数量变化。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番茄红素预处理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肝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番茄红素预处理抑制了肝组织F4/80+巨噬细胞/Ly6G+中性粒细胞聚集,进一步降低了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番茄红素诱导的KCs自噬水平升高,表现为自噬小体数量增加和LC3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同时,番茄红素诱导的KCs增强的自噬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表现为NLRP3、cleaved caspase-1和ASC的蛋白和m RNA水平降低。并且,3-MA消除了番茄红素对KCs中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作用,导致肝损伤加重。我们发现番茄红素预处理后小鼠KCs中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同时,Nrf2-si RNA和HO-1-si RNA可阻断番茄红素增强KCs自噬作用,进而导致NLRP3炎症小体激活增加,加重小鼠HIRI模型肝损伤。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可有效减轻小鼠HIRI模型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凋亡和急性炎症反应;番茄红素通过增强Nrf2/HO-1介导的KCs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望为番茄红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HIR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荧光显微是最常用的显微技术之一,然而由于衍射极限的影响,传统荧光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难以突破200 nm。近年来,超分辨成像技术作为一种能够突破衍射极限的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观察到很多传统显微镜无法观察的生物精细结构。根据成像原理不同,超分辨成像技术主要应用点扩散函数调制和单分子定位法(SMLM)这两类策略。相比于其他超分辨成像技术,
第一部分不同系统下NeuroD1介导的体内原位胶质细胞重编程的差异性研究背景:体内胶质细胞重编程是以大脑内源性胶质细胞为原材料、通过表达重编程因子而直接将胶质细胞原位重编程为功能性新神经元的一项新技术。利用该技术有望弥补因疾病而丢失的神经元,修复神经环路,最终实现功能性改善。随着其不断发展优化,该技术将在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为了在胶质细胞中特异性地过表达重编程
补片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兴的医疗保健系统的发展,传统的补片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健康的需求。因此,多功能的补片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具有自粘附功能的补片、针对各种物理和生化信号具有传感功能的补片,具有反馈调节的受控药物释放的补片等。相较于传统补片,多功能补片在结构的组成或材料的选择上较为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开发这些具有复杂结构和材料多样性的多功能补片并探索它们
提高城市交通安全水平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非机动车使用者作为交通弱势群体,在各类交通事故中更易受伤。然而,既有的交通安全分析的分析对象集中于机动车,对于非机动车使用者则相对缺少关注。另一方面,直接采用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研究,往往面临着数据量过小、收集周期过长、事故环境不可控等问题。因此,采用交通冲突数据,作为交通事故数据的替代性研究,得到了发展。然而,基于交通冲突的既有研究,
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基因调控和基因组编辑工具,由于繁琐耗时的构建过程而被限制应用;同时,因为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的出现,并且CRISPR/Cas9(CRISPR
学位
土木工程结构在长期运营过程中,随着交通量不断地增加、超载、钢筋腐蚀、疲劳效应、材料老化等自然和人为不利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承载能力下降、损伤累积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在此背景下,结构健康监测(SHM,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技术应运而生,并被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通过SHM系统可对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结构进行实时安全监测、损伤识别、性能评估等。但目前以
拉梁-弦支穹顶结构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空间预应力杂交结构,其基于传统弦支穹顶结构,将中圈调整为单层、并列的径向索和拉梁,造型新颖。本文以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为工程背景,对拉梁-弦支穹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包括结构静动力性能分析、施工全过程精细化分析、施工监测、耦合随机误差分析、索夹抗滑移性能分析等,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对拉梁-弦支穹顶结构在恒、活、风、温等荷载作用下,进行了承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