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人船是一种新型的海洋观测平台,它可以在人工操控或自动控制状态下完成观测任务。无人船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海洋测绘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无人船具备无人、自主等优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船是一种新型的海洋观测平台,它可以在人工操控或自动控制状态下完成观测任务。无人船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海洋测绘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无人船具备无人、自主等优势,其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海洋军事和研究单位研发的热点对象。无人船相关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迫切的需要我们展开相关方面的研究探索,而路径跟踪控制正是无人船技术的关键。本文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物理与遥感研究室研发的双体双推进无人船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工作是设计该无人船的路径跟踪控制器。本文首先介绍了双体双推进无人船系统,为获得无人船的阻力参数,提出一种基于FLUENT软件的无人船阻力数值模拟方法。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分别对无人船浮体及其附属物进行周围粘性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了无人船阻力,与湖试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用于无人船阻力计算的适用性。另外,仿真数据也可作为无人船系统辨识的数据来源。然后,将船舶的六自由度模型简化为常见的只考虑纵荡、横荡和首摇的三自由度模型,建立了欠驱动无人船水平面三自由度数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对无人船模型进行系统辨识,得到数学模型中的参数,并对建立的无人船模型进行了开环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无人船模型和LQR控制算法,引入航向差和距离差两个状态量,设计了航向跟踪、位点跟踪、路径跟踪LQR控制器,并分别进行了仿真验证。针对直线路径跟踪对比了LQR控制器和PID控制器的跟踪效果,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路径跟踪LQR控制器比PID控制器收敛速度更快,跟踪效果更好。最后,对本文设计的LQR控制器进行了试验,实现了无人船的航向跟踪、位点跟踪和路径跟踪自动控制,同时还完成了对圆形路径的跟踪。试验结果表明,LQR控制器跟踪效果好,鲁棒性强,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同步辐射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能在X 射线波段提供高入射光能量的光学元件—X 射线宽带多层膜。为了适应X 射线光学的发展趋势,作者系统地开展了X 射线宽带多层膜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基于原子散射因子的光学特性出发,讨论了X 射线在理想和非理想界面的反射特性,探讨了宽带多层膜材料W、B4C 的选定方案;为了使宽带多层膜的设计结果更加合理,对多层膜材料的折射率进行了拟合匹配。在确定
随着当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在各种介质中操控光,包括光脉冲的存储、释放与整形,量子光开关等现象得到了广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要实现对光的直接操控,就必须深入研究光脉冲在某
准一维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线(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同轴电缆、异质结与超晶格纳米线,不仅是研究电、光、磁、热等基本物理性质尺寸与维度依赖的理想体系.而且可以作为
移动IPv6的实现和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优化,是目前移动IPv6课题研究的两个主要内容,该文对此作了研究工作.该文首先研究了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其主流实现方案,并采用MIP
量子线(纳米线)等介观系统中的电子输运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物理问题,而且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量子线等介观体系将是今后纳米量子电路的重要
获得干净的聚变能源一直是科学家孜孜追求的理想。激光器问世以后,惯性约束聚变成了实现这一理想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惯性约束聚变还在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电池表面的入射光反射,电池工作温度过高等,这都会使电池的效率下降,因此希望减少可产生光电流的入射光在电池表面的反射,同时
本文运用光学薄膜消偏振截止理论,结合工艺要求,基于非传统的F-P腔结构系统的设计出满足指标要求的应用于无源光网络的消偏振截止滤波器,以工艺因素分析为基础结合光通信镀
本文研究了处于各向同性的一维光子晶体中的单个四能级原子的自发发射性质。此四能级原子的两个上能级由相同的场模耦合到共同的基态并且同时由相干场驱动到一个辅助能级。由
层状结构族化合物钛酸镧铋材料因具有优良的铁电、压电性能及高居里温度等特点而广受重视。固相法制备的Bi4Ti3O12陶瓷样品在900℃烧结就可以达到90%以上的相对密度,而La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