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刺胃肠下合穴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y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将74例明确诊断和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7例。治疗组术后约6h针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每天1次,每次30min,每10分钟行针1次,连续治疗3天,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不用针刺,按常规治疗。记录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记分,并按照病情分度标准进行分级,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83.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疗效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为7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耳穴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耳穴镇痛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
目的:  通过观察中药穿山龙对哮喘豚鼠肺内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对其体内炎性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对凋亡促进基因fas与凋亡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