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比较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一种,指人们用比较的思维看待历史现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对照着看,发现其中异同,揭示历史现象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本质与规律。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获得成长。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重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成长,以为学生终生学习准备条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逐渐由知识向思维、能力倾斜,高考试题越考越活,在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比较思维是思维形成的开端,亦是历史学习中最重要的思维之一,研究高考题发现,每年历史高考中对历史比较思维的考查占据了不少分值,亦是学生在高考中难以攻下的堡垒。因比较思维具有抽象性,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亦是一项挑战。本文从五个部分入手,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本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加以说明,阐述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概述历史比较思维能力,重在解释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内涵、构成,分析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理论支撑,并结合高中历史学习的需要、高考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探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笔者广泛地阅读文献、整理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五点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策略,即教授学生比较法知识;扎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整合教材,创设比较问题情境;注重由方法向思维的转变;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概括能力。第四部分,笔者以人民版必修二《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将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新课教学中,具体地说明在新课教学中如何落实对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有大量的比较资源,是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的不错选择。最后一部分,笔者在两种层次班级——优生班和普通班分别授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后,通过调查的方法和访谈的方法,在两个班级分别发放问卷,问卷包括十个单项选择题,收回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在两个班级分别找三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在此次教学实践中的整体学习情况,同时对授课的两种层次班级学习情况进行比较,以为笔者提供反馈,结合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总结出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提出一些实践性强、可操作的建议,以为笔者今后的教学提供一点思路和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笔者粗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