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为肝昏迷,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肝功能障碍及严重的肝衰竭,引起脑部中枢系统代谢紊乱的复杂神经症侯群。肝性脑病可呈急性、慢性或进行性的发作。临床特点为来势凶猛,发病急骤,或慢性反复发作,预后不良。其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心智状态的意识障碍及伴有神经功能的障碍。根据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神昏”、“昏愦”、“昏蒙”、“谵妄”、“暴不知人”、“癫狂”等病证范畴。目的:客观的评价“温泻法”以附子、干姜(四逆汤)加大黄等治疗慢性肝性脑病虚寒夹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温泻法”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现代西医研究的成果,及多年研究本病的实践经验,提出慢性肝性脑病以肝肾虚损为本,痰、湿、瘀、毒为标,本虚标实为病机特点。创拟“温泻法”,对纳入研究范围的慢性肝性脑病虚寒夹实证Ⅰ期、Ⅱ期患者,给予附子、干姜(四逆汤)加大黄为主药,在辨证基础上加减,观察患者血液中Ammonia与肝功能指数的变化及及神志等脑病的情况。结果:符合慢性肝性脑病虚寒夹实证Ⅰ期、Ⅱ期患者八例,运用“温泻法”,以附子、干姜(四逆汤)加大黄为主要药物,结果七例患者Amonia与肝功能指数下降,神志清醒,脑病完全改善。结论:本临床研究以慢性肝性脑病虚寒夹实证之病患为观察对象,运用“温泻法”以纯中药附子、干姜(四逆汤)加大黄为主药,辨证加减进行临床观察。临床上治疗的关键取决于能消除与溶解积滞于脑部的神经代谢废物,恢复脑神经的活动功能。当急性肝性脑病经中药清热解毒治疗,热毒减缓后或慢性肝性脑病经中药、西药长期治疗后,进入慢性虚寒夹实证,此时的治疗则应施以“温泻法”。研究结果表明:“温泻法”可使慢性肝性脑病虚寒夹实证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系统表现得到缓解和恢复,其临床疗效肯定确切,该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