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曲《春江花月夜》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景新先生所作,该作品词曲清丽、体裁新颖、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民族性风格显著,情感与技术完美融合,艺术性极高,是器乐作品改编为声乐作品的典范,也是中国艺术歌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本文首先对“随想曲”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特征进行梳理,试图用其探讨“声乐随想曲”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就该作品词、曲各自曲折来历及演变,解析该作品与张若虚同名诗以及同名的民乐合奏曲三者之间的渊源;然后从该作品本身出发,在结构布局、创作手法、人声与伴奏、审美追求四个方面细致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特征及具体表现,以期从中探究出该作品在创作上具有的显著特征;最后结合自身对作品的感悟和舞台实践,整理出几点必要的演唱要求与启示,以更好传达作品内容与情感。希望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全面、更系统的探索该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