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创作特征及舞台实践探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曲《春江花月夜》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景新先生所作,该作品词曲清丽、体裁新颖、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民族性风格显著,情感与技术完美融合,艺术性极高,是器乐作品改编为声乐作品的典范,也是中国艺术歌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本文首先对“随想曲”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特征进行梳理,试图用其探讨“声乐随想曲”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就该作品词、曲各自曲折来历及演变,解析该作品与张若虚同名诗以及同名的民乐合奏曲三者之间的渊源;然后从该作品本身出发,在结构布局、创作手法、人声与伴奏、审美追求四个方面细致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特征及具体表现,以期从中探究出该作品在创作上具有的显著特征;最后结合自身对作品的感悟和舞台实践,整理出几点必要的演唱要求与启示,以更好传达作品内容与情感。希望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全面、更系统的探索该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其他文献
面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以及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新要求,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
在声乐演唱表演过程中,演唱者诠释的作品表演效果会直接受情感表现与审美想象能力的发挥水平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加强自身情感表现能力与艺术审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