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是人的灵魂,拥有了健全的人格就有了立身之基,发展之本。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人格成型的关键阶段,其人格水平高低不仅决定了自身的未来,更关乎民族的命运以及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就当下而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思潮多元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如何完善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已成为高校培养合格人才需要迫切破解的重要命题。人格是一个人的特质(如智慧、气质、情操等)与品格(如社会行为、心理品性、道德品行等)的总和,高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核心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体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系统培育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导论部分主要系统总结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理论主张和具体实践,包括国内外关于人格内涵的研究、关于大学生人格研究的视角、关于国内外大学生人格教育现状的研究、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大学生人格教育基本态势,确定了本研究的方法与路径。第一章通过全面分析当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分析大学生人格教育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要作用,指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人格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大学生人格教育是社会变革呼唤高校重视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需要。第二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全面分析大学生人格以及人格教育的内涵,揭示人格教育的本质属性,指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生成与塑造,使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促其人格发展最终塑造成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并全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格教育思想、中国现代人格教育思想和西方现代人格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目标指引与路径参考。第三章通过系统分析大学生这一群体所体现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文化结构、价值取向、身心状态等重要问题,总结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格表现特点。进而通过具体分析大学生人格特点以及人格教育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包括人格教育地位欠缺精准性、人格教育体系欠缺完整性、人格教育资源欠缺针对性、人格教育标准欠缺科学性、人格教育方式欠缺合理性、人格教育评价欠缺及时性等,为有效实施人格教育找准突破点。第四章提出实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原则以及对策。通过前述人格教育可行性的理论分析,归纳出实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具体原则:文化整合、系统合理、现实超越、整体优化、创新开放。并根据其原则,结合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和人格教育不足之处,创新和总结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新举措。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路径包括优化课堂教学,增加人格教育内容;强化理论认知,健全人格知识结构;注重隐性氛围,强化教师人格示范;健全思维方式,养成乐观情绪;增强情感体验,培育角色意识;重视环境熏陶,引导自我修养;加强实践锻炼、增强日常生活技能等。本论文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理念,以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以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特点为依据,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分析现代大学生人格现状、人格教育现状,并系统总结出人格教育的原则以及探讨人格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