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oS的EPON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通信网骨干网和局域网的巨大变化,“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部分成了高速局域网和主干网之间的瓶颈。具有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的无源光网络PON,非常适合作为高速、宽带业务的接入网传输媒体。然而PON只是单纯的物理媒介,必须结合一种链路层协议工作,此时专为承载IP业务而开发的以太网逐渐成为了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以太网协议成了PON最佳的链路层协议,因此结合IP传输和PON透明宽带传送能力优势的以太无源光接入网(EPON)系统被认为是实现未来宽带接入乃至最终实现FTTH的主要手段。同时,数据,声音,视频三网的逐渐融合,对传输网提出了低时延、低抖动的新要求,如何改进EPON系统时延及以太网帧丢失率等性能指标,实现QoS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分析了接入网的发展现状以及EPON的优势,介绍了EPON工作原理及EPON的注册、测距、动态带宽分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深入研究了EPON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的QoS策略。(1)对光网络单元(ONU)自动发现与注册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注册冲突的两种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注册周期的冲突避让机制,探讨了周期的选取策略以优化带宽利用率和提高QoS保证。(2)描述了EPON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上下行数据传输原理,详细分析了上行传输中有利于实现QoS的多址复用策略。深入研究了TDMA的原理。(3)对TDMA方案中的测距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时间标签法(TimeStamp)的原理及其初始测距和动态测距的过程。(4)深入研究了EPON系统的MPCP协议,分析了典型动态分配算法在QoS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ImServ模型和预测修正机制的动态分配算法。该算法引入的预测修正机制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一旦出现带宽剩余现象,就从下一周期开始对预测流量作进一步修正,使其更加逼近真实流量。仿真实验显示该算法优于现有的DBA算法,不仅能够满足高优先级业务的延时要求,而且有效控制了低优先级业务延时异常现象的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的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的组织和利用这些信息,则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巨大挑战之一。对图像资源而言,其自身包含了丰富的、
随着软件系统复杂度的增加,软件的规模日益庞大。人们逐步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达到软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软件生产率和质量,采用软件复用技术是一条现实可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已成为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城市可供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方法实现对城市已有工程勘察信息的管理,对
锅炉是工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设备,为确保安全,稳定生产,对锅炉的自动控制十分重要,其中汽包水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控变量。由于锅炉的水位调节过程具有非线性、不稳定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和行业间的业务数据量呈几何级数递增,海量数据的传输与处理难题成为制约信息化产业扩大的瓶颈,本文提出一种分布式海量数据并行传输设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数据系统(RTDBS)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然而,越来越多的新的应用要求RTDBS在支持实时性的同时,也能提供对敏感信息的管理,如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是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广泛地应用于目标识别、智能机器人和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图
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判断原则,提出了以专家系统为主,辅以模糊理论的方法,应用于变电站故障诊断仿真——对故障诊断结果可以确定的故障以专家系统为主;用模糊推理来处理故障诊断中不确定的信息。并详细介绍了知识库的建立过程。该变电站故障诊断仿真系统利用实际监控系统得到的开关和保护动作信息来诊断故障,根据保护和保护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提示运行人员应如何处理。本文提出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图像信息的爆发性增长,图像数据库规模变得非常庞大,而这些图像中,包含人脸的图像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加倍关注。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海量的人脸图像,
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广泛的今天,图像的通信和存储占有重要的位置,数字图像包含信息量巨大的特殊性使得压缩技术成为其关键,因而探索高效图像压缩编码算法无疑将成为当前通信和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