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被普遍认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育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人类学习中的一个要素,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但是,国内外教育领域信任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现有研究较注重主观理解,实证研究较少,关于初中师生信任的研究就更少。良好的初中师生信任状况对处理好校园人际关系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增进初中师生信任有助于青春期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师生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学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家校合作,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基于上述背景,研究增进初中师生信任的策略,对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是以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初中学校中师生交往过程中双方呈现的行为方式进行适当干预,观察其对师生信任的影响程度和效果,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在初中学校中增进师生信任的有效策略。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研究:一是影响初中师生信任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制是什么;二是提升初中师生信任的行动策略包括哪些,如何实施;三是学校干预措施对初中师生信任产生什么影响。笔者在S学校进行了历时半年之久的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初中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品格信任度天然较高;第二,比起关注教师的形象,初中学生更关注和教师的关系发展;第三,初中学生对教师信任的表现,跟学生本身的人口学特征关系不大,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有关;第四,在师生信任的双向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低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第五,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行政干预能有效促进师生信任的发展,但是如果干预太多,有可能会影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人际信任的问题;第六,学校如能结合家庭、社区的力量,对增进师生信任可锦上添花。据此,本研究提出的增进策略有:一、顶层设计改善环境,营造师生信任文化。包括好的办学理念,改善校园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二、加强完善工作机制,保护师生信任发展。可在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常规工作规范、考核工作落实等方面加以完善。三、加强师生信任支持,提升师生信任水平。提升教师角色领悟力,善于聆听学生倾诉,突破信任主体局限,挖掘社区资源,给师生信任发展搭建更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