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2010年,全美有102900例结肠癌和39670例直肠癌的新发病例,而同年有51370例患者死于结直肠癌。我国人口基数大,发病人数远远多于美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无症状时,不易被发现,晚期可发生癌症周围侵润及远处转移,行手术切除后,预后比肝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好,但是目前仍没有发现监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的准确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方向指向了MSI(musashi)蛋白家族,一种进化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其表达和功能具有多样性,其中,Musashi2蛋白在细胞非对称性分裂、自我复制、自我再生的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MSI2蛋白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后的翻译过程来维持干细胞分化程度和自我更新能力,通过调节Notch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直接或间接的对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生殖源性细胞等的生物学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MSI2也参与了胃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癌症的侵袭性和预后,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MSI2在结直肠癌标本中的表达,并设立配对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来对比两组之间表达阳性率及表达程度的差别,并且进一步分析MSI2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来探索MSI2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行手术切除后的结直肠癌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56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SI2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血管侵润、侵润程度、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SI2在结直肠癌标本中有43例呈现高表达76.8%(43/56),在配对癌旁组织中有8例呈现高表达14.3%(8/56),利用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表明在两者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02),利用х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验证了MSI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血管侵润、侵润程度、TNM分期无关,与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术前血清CEA水平有关。结论:MSI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且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术前血清CEA水平有相关性,表明MSI2可能与结肠腺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对进一步研究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并可能成为新的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和对应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