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冠部预处理后行根管工作长度测量的临床相关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需要行根管治疗的151个根管进行根管冠部预处理,并在处理前后分别测量根管长度,比较根管长度的变化,以期找到变化规律,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临床上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54例,患牙71颗,共计根管数151个,所有病例均来自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治疗前所有患牙都拍牙片,然后按常规步骤操作,用Raypex5根尖定位仪与15#不锈钢K锉测量根管冠部预处理前根管工作长度L1,然后用镍钛Protaper Sx锉预备根管上2/3,对根管冠部进行预处理,再次测量根管长度L2,以L2作为根管工作长度,联合使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与不锈钢K锉,用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至F2号,预备完成后插牙胶尖拍X线片,通过公式计算获得根管的实际长度WL。临床操作均由同一名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完成,测量与计算由助手协助完成,每次测量均进行三次,取平均值。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牙位、诊断,以及测量、计算所得数据记录在表,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根管冠部预处理前,使用15#K锉测量根管长度,能到达根尖狭窄的比例为88.7%(134/151),使用镍钛Protaper Sx成形锉预备根管上2/3之后,到达根管狭窄的比例为97.4%(147/15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准确率比较,根管冠部预处理前准确率为94.0%,预处理后准确率为94.6%,总准确率为94.3%。处理前后准确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3.增龄性变化对测量准确率的影响,对取得L2的147个根管按年龄段分组,青年组准确率为97.3%,中年组准确率为97.2%,老年组准确率为86.8%。经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4.不同疾病对测量准确率的影响,对取得L2的147个根管按诊断分组,牙髓炎组准确率为94.7%,根尖周炎组准确率为94.4%。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5.比较根管冠部预处理前后根管测量长度的变化,对134个根管按前牙,前磨牙,磨牙组分组,其中前牙组根管10个,根管冠部预处理后根管测量长度比预处理前平均减少0.06mm,前磨牙组根管37个,根管冠部预处理后比预处理前根管长度平均减少0.27mm,磨牙组根管87个,磨牙组根管冠部预处理后根管长度减少平均0.47mm。经统计学比较,前牙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前磨牙组、磨牙组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根管冠部预处理后再行根管长度测量根管锉更容易达到根尖狭窄。根管冠部预处理后测量根管长度较预处理前测量长度短,弥补了弯曲根管预备完成后根管工作长度丧失的可能,为根管预备过程中提供准确的长度,防止根尖狭窄的破坏。提倡临床医师在根管预备前先进行根管冠部预处理,提高根管预备质量,为后期充填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得到最大保证。
其他文献
背景纤维桩-树脂桩核修复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桩核粘结的失败多发生于牙本质-树脂粘固剂界面,因而获得牙本质-树脂粘固剂之间有效而持久的粘结强度
目的:本文应用钛合金种植体微弧氧化(MAO)技术,在Ti6Al4V表面以多巴胺(PDA)为偶联剂,采用层层自组的方式加载GRGDSP多肽,形成复合活性涂层,以此来研究其骨结合的能力。  方法:选取1
牙髓和牙周韧带组织再生修复是构建组织工程生物牙根的关键,其目标是重建具有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的组织。人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和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