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香型白酒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酒行业是我国食品工业中的重要行业之一,多年来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香型白酒是目前认定的十三大香型(浓香、酱香、清香、米香、凤型、芝麻香、豉香、兼香、特香、药香、老白干香、馥郁香、芝兰香)之一,具备浓、酱、清三种香型优点。特香型白酒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是对特香型白酒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对特香型白酒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的研究很少。本文选取特香型白酒的领导品牌“四特酒”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酿酒原料中的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等在酿造过程中可能的传递,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甲醇的控制,发酵过程和存储过程中产生氨基甲酸乙酯(EC)的机制以及控制和去除方法,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带入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的控制技术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特香型白酒中风险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四特酒及四特酒酿酒原料为样品,使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全自动凝胶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仪器设备,建立特香型白酒中EC、塑化剂、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的检测方法。2、特香型白酒中塑化剂的控制和去除方法。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在保证酒体口感和风味的前提下,建立特香型白酒中塑化剂去除的简单、快速和安全的方法。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在保证酒体口感和风味的前提下,分别考察了各种型号活性炭材质的吸附效果及其对酒体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ZJ-B活性炭,按照公式计算加入的量,在温度<50℃,酒度>50%vol,搅拌时间10~15min,静置时间24h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可有效去除特香型白酒中的塑化剂。另外根据塑化剂的来源,对储酒系统进行改造,杜绝塑化剂带入,是解决白酒中塑化剂的最有效方法。3、特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EC的控制技术。通过对新蒸馏出的酒以及不同储存时间的基酒进行检测,发现特香型白酒中的EC主要是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添加酸性脲酶和采用精制大米原料发酵,可以有效控制特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EC的产生。4、特香型白酒发酵产生的EC去除技术。在保证酒体口感和风味的前提下,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建立白酒中EC去除的简单、快速和安全的方法,并拟合出加入量的经验公式。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在保证酒体口感和风味的前提下,分别考察了各种型号活性炭材质的吸附效果及其对酒体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ZJ-B活性炭,按照公式计算加入的量,在温度<50℃,酒度>50%vol,搅拌时间10~15min,静置时间24h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可有效去除特香型白酒中的EC。通过该研究,公司形成了控制白酒中风险危害的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四特酒的品质。
其他文献
蘩漪的最高生活理想是她也要一个男人真爱她.她虽然竭力挣扎、反抗,但终究是无力的.她只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形象.
运用矩阵、初等变换的知识,给出二次曲线的一种分类判别法.
为了加强政府自身管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建设,我国《机关运行保障管理法》立法工作被提上改革日程。政府机关内部行政性资产落实集中统一管理的改革成效,关乎国
采用SCL--90量表,对兰州师专音乐系三年级及中文系一年级55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评定.结果表明师范生SCL--90各因子得分除躯体化外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且不同年级、不
采用国标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产品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加快与国际接轨、发展对外贸易和外向经济的关键之举,也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既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共性,又有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文章将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师资配备、学
摘 要:在21世纪这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将子女送往国外留学,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选择。而如何理性选择留学国家,确定留学方向,做好留学准备,是留学生及其家长关心的话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留学对象,给出留学建议。  关键词:留学;选择;准备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2.37万人,继续保持留学生
多泥沙、水质污染严重的城区河段如何解决好洪水、泥沙、污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北方城区河段综合整治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咸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方案比选分析,认为二槽方案可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于2001年1月2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新时期健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机
当前,全球经济回暖为国际建设市场复苏提供支撑,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半壁江山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筑企业整体国际化水平仍较低。借鉴发达国家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