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口头模仿实验和目标语言测试,对160名八年级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接受纠错反馈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探究纠错反馈时机对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过去时被动语态的教学效果上有何差异。本研究主要采用口头模仿实验进行数据的收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口头模仿实验和语言目标测试。在口头模仿实验阶段,作者将实验过程用录像机记录下来,便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测试分为两个,前测和后测。前测分为两个,前测一主要是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高水平和低水平两个方面。前测二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过去式的被动语态。后测主要是通过目标语言测试来检测纠错反馈时机对八年级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有怎样的影响。对各组受试的复述情况及测试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之后,实验结果为两种纠错反馈时机对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来说,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交际性任务组来说,实验前后并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教学效果是来自于不同的纠错反馈时机,而不是交际性任务本身。对于接受及时反馈的小组来说,在复述故事时出现错误的次数要高于接受延迟反馈的小组。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学习水平,心理状态或任务本身的难易程度导致的。对于低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及时纠错反馈对低水平的学习者有效而延迟纠错反馈则没有。对于高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及时纠错反馈和延迟纠错反馈都起到了作用。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不同的纠错反馈时机对学生的语法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纠错时机,给学生提供准确恰当的反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