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pirA和pir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特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是本实验室从小卷蛾斯氏线虫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广谱杀虫和抑菌活性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本研究利用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PAGE切胶回收方法从Xn HB310胞内总蛋白中通分离得到了一种对大蜡螟具有血腔注射活性的PirB蛋白,经室内测定该蛋白对5龄大蜡螟幼虫血腔注射毒力LD50为13.92ng/头。  在X.nematophila基因组序列的pirB基因附近我们也发现了pirA基因,为了深入的了解pirB基因的特性以及它和pirA基因之间的关系,我们根据质谱鉴定结果和GenBank上已登录的X.nematophila ATCC19061基因组信息设计引物克隆了XnHB310中pirA和pirB基因,分别构建了克隆载体pMD18-T-pirA和pMD18-T-pirB,通过基因测序获得pirA和pirB全长基因序列。对测序得到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irA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408bp,编码135个氨基酸,PirA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4.9kDa,等电点为5.0,为水溶性蛋白,该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PirA蛋白有82.6%的概率定位于细胞核;pirB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1290bp,编码429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8.2kDa,等电点为5.0,为水溶性蛋白,该蛋白存在跨膜结构,但是不含信号肽,含有类似Bt Endotoxin内毒素结构域和Jacalin_like凝集素结构域,PirB蛋白有69.6%的概率定位于细胞核,21.7%的概率定位于线粒体,8.7%的概率定位于细胞质。二级结构预测显示PirA蛋白不含有α螺旋,含有12个β折叠;PirB蛋白含有8个α螺旋和12个β折叠。最后通过同源建模在线软件构建了PirA和PirB蛋白的三级结构模型。  为明确PirA和PirB蛋白的生物活性以及这两个蛋白之间的关系,分别构建了pET28a-pirA和pET28a-pirB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将pirA和pirB基因通过柔性接头(GSGSGSGS)连在一起构建了pET28a-pirAB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了17kDa的重组蛋白PirA、48 kDa的重组蛋白PirB和64 kDa的重组融合蛋白PirAB-fusion。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对表达的三种重组蛋白进行了纯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对5龄大蜡螟进行血腔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单独表达的重组PirA和PirB蛋白以及PirAB-fusion蛋白对大蜡螟都没有血腔杀虫活性,但是PirA+PirB蛋白(PirA和PirB蛋白1∶1的混合物)表现出明显的血腔杀虫活性,对5龄大蜡螟幼虫的LD50为2.718μg/头。该结果证明来自嗜线虫致病杆菌的PirA和PirB是二元毒素。
其他文献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引起的、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通过对Xoo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使人们对Xoo致病机理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难以推进.目前大多数初中数学的教学创新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
Zwittermicin A是由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Bc)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产生的一种新型广谱的抗生素,是已知唯一的线性氨基多元醇类抗生素,该抗生素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是在教室里教授知识.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能否得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否得到有效地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其中
《数学课程标准》把对知识的“过程教学”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突出了数学知识探究过程教学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学更为关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结论的过程中学会数
当前的初中教学当中,音乐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在教学改革之后,也出现众多的优秀教学方法,通过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的有效运用,也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在开展教学的
学校、班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小群体,同时各小群体也存在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对学生生活、学习产生或好或不好的影响.作为教师,需要研究这些小群体行为,以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
我们地区杂交晚稻有搞两段育秧的习惯,在两段育秧中,进行了多效唑浸秧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寄秧秧苗用多效唑浸秧根后比不浸的两段秧,苗高降低10~15厘米,控长率达15~20%,单株分
本论文利用合成的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上对外消旋甲霜灵及其中间体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对拆分的影响。结果表
植物特别是农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生物能量来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干旱、盐碱、高温、低温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植物水分亏缺,从而产生渗透胁迫,影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