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极端脆弱,植被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沙化严重。本文以陕北子长县作为研究区域,在详细查阅、收集该区域环境变化、人口、资源、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植被恢复模式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等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植被恢复急需解决的理论、技术问题,取得以下结果: (1)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坡地形多种多样,以合理利用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为依据,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目标,以防护林营建为主体,科学配置造林体系,对该区域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造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模式:浅山整地集流抗旱造林模式;丘陵沟壑阴阳坡面经济林果模式;水土保持林营建模式;乔灌型天然次生林封育模式;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陡坡退耕封育自然恢复植被模式。 (2)草类种植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包括:乔木林+草模式:乔灌混交林+草模式;稀树草地模式;灌丛草地模式;草地模式;果园+草模式;作物+草模式:草地农业模式;工程措施+草模式。 (3)草类利用模式是以生态经济思想为指导,强调经济、生态、水土保持兼顾,治理同发展经济相结合,采用粮草条带间作与套作、粮草轮作、混播或单播人工草地、果园等经济林空隙地种草以及农地填闲种草、绿肥等等配置方式。在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比较适宜的草类利用模式体系包括:塬边,沟渠、道路乔灌草混交防护植被模式;阳坡水平条田果园营草模式;坡草田混合生态经济模式;阴坡退耕还林草混交模式;人工单树种造林模式;沟坡人工种草模式。 植被恢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各个方面,甚至涉及到各行各业,本研究在陕北区域性环境下,对植被恢复模式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指导相似区域的生态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