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左室舒张功能,探讨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血液科检查并证实的SLE患者70例,其中女性65例,男性5例,年龄17-64岁,平均41.4±12.6岁,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例,平均年龄38.7±10.5岁。排除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取左室舒张功能等参数,使用高频超声e-Flow成像技术显示右手中指指腹动脉的分布及走形,测量指腹小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血流速度(M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3次并进行平均处理后,分析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指端血流分布减少,血流束变细,连续性较差,中指指腹小动脉PSV、EDV、MV降低,PI及RI升高(P均<0.05)。2)SLE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舒张晚期A峰值血流速度(VA)、舒张早期E峰值血流速度(V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Em)即E/Em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E峰减速时间(EDT)、Em、VE/VA较对照组降低(P<0.05)。3)SLE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Em与中指指腹动脉RI具有相关性(r=0.298 P=0.034)。结论:SLE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指端微循环灌流减少,左室舒张功能与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RI有一定的的相关,随着PI、RI的增大,左室舒张功能逐渐降低。第二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左室壁厚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左室壁厚度,探讨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左室壁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血液科检查并证实的SLE患者70例,其中女性65例,男性5例,年龄17-64岁,平均41.4±12.6岁,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例,平均年龄38.7±10.5岁。排除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心脏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力学等参数,使用高频超声e-Flow成像技术显示右手中指指腹动脉的分布及走形,测量指腹小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血流速度(M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3次并进行平均处理后,分析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左室壁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指端血流分布减少,血流束变细,连续性较差,中指指腹小动脉PSV、EDV、MV降低,PI及RI升高(P均<0.05)。2)SLE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内径(LVIDs、LVID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SLE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与中指指腹动脉RI具有相关性(r=0.384 P=0.004)。结论:SLE患者左室壁增厚,指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指端微循环灌流减少,左室壁厚度与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RI有一定的相关,随着PI、RI的增大,左室壁逐渐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