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鞍山城市广场为例窥见中小城市广场尺度人性化设计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处于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外来人口及城乡居民的涌入,使得城市愈来愈拥挤,人们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而地方政府为做政绩工程,纷纷在城市中大兴广场,这样做确实能给市民提供更宽更广的公共开放空间,可是在城市规模不大,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小城市中,面积过大的广场造成的用地浪费现象无疑对城市及人的发展不利,人们置身与其中,往往会产生一种茫然、不舒适的感觉。基于当代中小城市广场建设现状中的种种非人性化因素,通过尺度来探讨与寻找,与具体城市特质相吻合的地域性的广场。  广场在一个城市的户外公共空间比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能唤起人们的记忆,能散发独特的场所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能展现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论一个广场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这个广场的材料及设计理念多么先进,更重要的是人能参与进来、享乐其中。非人性化尺度的广场往往给人的聚集与交谈带来一定的障碍,这样的设计有悖于广场它应具有的社会价值及属性。  因此以人为本是我们不变的主题,从使用者的日常行为与活动为切入点,从中部地区安徽省马鞍山市主要的3个城市广场案例入手,通过对比研究,剖析广场使用中存在尺度的人性化问题,进而为其它中小城市广场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导则。
其他文献
诗歌与音乐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是同出一源,密不可分。后随着时代发展各自分化出来。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为了寻求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其中就包含了
架上绘画与摄影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暖昧关系延续至今已经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二者的实质性意义在彼此各自的立场中被一次次的质疑、肯定又被再次推翻。在这个视觉样式愈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