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这给移动打车软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移动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乘客“打车难”和车辆“空载率高”等问题。它借由互联网技术整合车辆信息和乘客信息,改变了司机端和乘客端的信息不对等状况,将司机的车辆供给信息和乘客的打车需求信息进行有效匹配,同时提升了司机的接车效率和乘客的打车效率。目前的移动打车市场趋于稳定,打车软件的长远发展在于用户的持续使用,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真正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如何为移动打车软件运营商提供有价值的管理推广建议,是值得本文深入研究的。现有的实证分析中对移动打车软件用户使用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整合了 ECM-ISC模型和VAM模型,并加入感知系统质量、感知服务质量、感知风险和主观规范等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11个假设。本文借鉴现有的实证研究中成熟的量表设计,并与打车软件的特点相结合进行本文的量表设计和问卷设计。并利用SPSS17.0和Amos17.0软件对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系统质量、感知服务质量三个感知收益维度的变量均正向显著影响用户的感知价值,并且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效果最大;感知风险负向显著影响用户的感知价值;期望确认度对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均有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既能直接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又能通过影响满意度进而间接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主观规范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对移动打车软件用户的实证分析结果,为运营商提出了管理和推广的相应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