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遥离开我们将近20年了,但路遥及其作品依然受到广大普通读者的真心喜爱,专家学者也始终对路遥研究保持着极大的热情,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使路遥研究走向了系统化。但是对路遥个性心理的研究却远远不够,这是路遥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路遥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化的一个新的基点。从路遥人生历程的起点上开始梳理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童年时期的苦难生活,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潜在地孕育了路遥的性格,以致对他后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发展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苦难造就了路遥心理上的伤逝之感,影响到路遥的个性成长,对他的创作思想的形成和文学创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促使路遥去寻找生命中的真谛——“永恒的人生”。路遥的成长史是相伴着苦难的,因此造就了路遥在不断追求“永恒人生”的同时,又不断地与这种苦难的人生去抗争,不断地去改变自身苦难的命运,以此通向精神的升华与超越。另一方面,在路遥的成长经历中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为路遥后期作品中的精神救赎奠定了基础,并且对当下人生哲学的思考具有启示作用。本文试图以动态发展的脉络来把握路遥的人生历程,探究其创作心理动机和精神走向。第一部分用情绪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来分析路遥童年经历,认为童年的苦难所造成心理上的伤逝之感,促使路遥走上了逃离苦难,改变自身命运的反抗道路。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陕北的特定社会历史、乡土文化以及特有的情感表现方式,对路遥文化心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和制约着他日后的思想发展和创作观。第二部分用精神分析学来阐释路遥的人生体验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从而展现路遥与他笔下的人物特征和人物心理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也修复了他童年时期的挫伤感,深化了他生命哲学的意蕴。第三部分是对路遥最终的精神回归的展现:他不是从起点回到起点,而是越过起点,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一种追求超越。通过深入研究路遥心理走向——从逃离到回归,揭示其人格心理和创作的发生、发展及至成功的内在轨迹,来探讨路遥之所以成为路遥的内在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