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奇森在许多著名神学家和哲学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美学的思想,并据此提出了诸如美的感知、美的分类和形式、美的评价方法、美的价值等具体的美学理论。在其著作《论美与德性的根源》一书中关于人的感受性权能与情感的关系的章节中,他认为那些不仅在我们心中存在,同时又在客观的外界中存在的观念,就应该被称作是感官权能。他认为这种人的内感官权能是被动的,即这些官能总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收和处理内在或外在的观念信息,并且这些官能的感受性除非身体不适,一般并不会因为人的内在世界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他还接着强调了美的三种特点:其一,美与明显的利益或结果无关;其二,美是因为多样性差异上的同一而产生的;其三,美是一种能够使人类感到愉快的实体。哈奇森从斯多亚学派、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洛克与自己老师沙夫茨伯里等的神学与哲学的框架中发展出自己的关于美学与审美理论的观点。其试图用内在感官理论作为桥梁来阐述自己的美学理论,通过这种权能,人能因此感知到对象中的美。他认为,美的感官是人们内心存在的对抽象和普遍对象的认识尺度:具有先天性、重要性、普遍性、非功利性等特征。对于哈奇森而言,讨论美的根源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是为了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这一思想也有效激发了道德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诞生。因此,就其美学思想系统性而言,哈奇森分别从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三个角度对美的存在进行了论述。哈奇森被哈罗德·纽顿·李认为其是第一个提出现代美学思想观点的人。当然其理论因为历史和理论发展所必需的原因,存在美的主客观性混淆、美学思想带有神学目的论倾向和美的分类方法上的依据不够充分的缺陷,正是因为这些重要原因才左右了哈奇森在历史中的地位,也使得许多国内外学者在不经意间回避他。笔者认为,其美学理论对基督教美学理论、功利主义美学理论以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学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解决当代美学理论极端化发展的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