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在与外国列强的一连串战争中不断失利,并因此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致使其债台高筑、财政危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决定开垦蒙地以拓财源。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时任山西巡抚岑春煊奏请“移民实边”,次年清政府任命兵部侍郎贻谷为督办蒙旗垦务大臣,办理有关察哈尔、绥远等地区的开垦事宜,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垦务大臣兼绥远城将军贻谷案发被革,在这期间内蒙古地区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清末蒙地开垦运动。与此同时,大批有关察哈尔垦务的档案得以形成,其中包含各垦务机构之间的公文以及贻谷等办垦官员的私人书信等。进入民国之后,北京政府为解决边疆危机和财政困难等问题,继续了晚清时期对蒙地的开垦政策。民国政府在民国四年(1915年)于张家口设立察哈尔垦务总局,管理察哈尔各旗县的开垦事宜,并委任龙骧为察哈尔全区垦务总局总办督办各项垦务事宜。由此展开了由察哈尔全区垦务总局负责的为期三年的开垦活动,在民国四年(1915年)到民国六年(1917年)期间各垦殖机构间产生了频繁的公文往来,形成了众多的档案文件,并由察哈尔全区垦务总局垦政辑览编辑处汇编成《察哈尔全区垦政辑览》一书。本文对《垦政辑览》一书中的档案文件进行详实的研究与介绍,以便能够为普通读者和研究人员阅读、利用民国初年察哈尔垦务档案提供帮助。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序言、正文、结语。序言主要阐释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最后交代了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则是由五章组成:首先,是察哈尔的历史及垦务沿革,对察哈尔的历史演变做一简要介绍,并对民国之前的察哈尔地区开垦历史进行简单概述;其次,是民国时期的察哈尔垦务,主要介绍了察哈尔地区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继续开垦的原因以及其行政建制、放垦范围等方面内容,并对民国初年察哈尔的垦务活动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再次,对民国初年察哈尔垦务档案的立档单位及具体内容,逐次进行梳理;再者,就档案中公文的程式与所属关系进行归并分类;最后,评价该批档案的史料价值以及研究价值。结语部分则是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