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微博、网络社区、BBS论坛等网络公共空间的影响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它是一种反应迅速、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以及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但是,网络舆论监督在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权力社会化的过程中,网络舆论监督也面临政治信息传递真伪交错、少数网民的非理性化参与行为误导舆论走向、网络监控中政府角色的错位与乏力催生消极性的网络文化等各种可能,这势必影响广大网民的政治判断,冲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发政府公共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解读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和已取得的成效。通过对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典型案例的剖析,认为目前中国网络舆论监督部分存在着政府公信力不足、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监督越位和缺位并存、监督权被滥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法制保障的缺位、意见表达环境的开放性和匿名性、“把关人”作用的弱化、经济利益的驱使、“数字鸿沟”的出现、受众素质的参差不齐等。并在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提出应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着力推动新老媒介互动、积极主动设置媒体议程,提升监督主体媒介素养、规范网络舆论监督行为,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优化网络监督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来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从而协调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环境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规避其负面影响,形成整体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