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调查——以汶川大地震后重庆A高校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其破坏性不仅给无数的受灾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幸存者和经历者造成了显著而强烈的心理伤害。特别是灾区大学生,他们作为一个心理素质尚不成熟,敏感多虑的人群,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后心理问题。A校有35名受灾大学生,该校迅速组织了一支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这批同学进行心理咨询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受灾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本课题通过UPI、SCL-90量表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采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出“汶川大地震”对A校受灾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带来了危机,并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心理危机各方面特点,如生理不适应反应、不良情绪状态、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的变化、不同的应对方式等心理特征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A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力求进一步地完善本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革,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环节被迅速的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
学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
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措施
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从2003年5月启动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此项工程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共计100多亿元,是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