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泰国邦高皇家圣谕中学汉语班的女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将普通话与泰语声调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使用听辨实验和声学实验分析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泰国初、中、高级三种汉语水平的中学生在习得双字调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其中听辨实验主要是在16种双字调组合的基础上,每组设计出6个含有实义的双字词让学生进行听辨练习,以此从感性的角度去分析学生存在的听辨偏误;而声学实验则是在16种双字调组合的基础上,每组设计出4个含有实义的双字词让学生进行录音,然后借助Praat语音分析软件从理性的角度去研究学生在读双字调时存在的偏误。首先,论文在将普通话声调与泰语声调系统的异同进行对比后作出了以下偏误预测,即泰国中学生在习得普通话双字调时的具体难点可能会表现在:一是在读含有阴平调的双字调组合时,可能会出现阴平调调值“上不去”的情况;二是在读含有阳平调的双字调组合时,可能会阳平调的发音起始值过低的情况;三是在读含有上声调的双字调组合时,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泰国中学生在朗读前字为上声调的组合时,也可能会出现上声不会变调或者是变调不正确等现象,而后字为上声调则可能会出现“上不去”的情况。然后,本论文对学生采用了听辨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双字调习得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声调偏误数量与学生的汉语水平紧密相关,即汉语水平越高,学生的习得偏误就越少;学生在听辨过程中容易将阳平调和上声调混淆;学生的后字阳平和前字上声调的习得过程中出现了“石化”的现象。接着是声学实验方面,通过将学生的发音调值与标准普通话双字调的调值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学生得双字调存在以下偏误:学生前、后字阴平调调值过低;前、后字阳平误发成调型与普通话上声调相似的曲折调;前字上声调与非上声调组合时存在半上调起始值过高的偏误,其与上声调组合时却未发生变调,仍为曲折调;后字上声调则存在声调发音不完整以及声调起始值过高的偏误;前字去声调存在声调调域过窄、终点值过高的偏误。最后,针对以上偏误,笔者引用了偏误分析理论中的4个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究其偏误产生的原因,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教学对策:(1)强化调域、调值意识,重视双字调教学;(2)使用语音软件,进行对比分析;(3)抓住习得难点,进行听辨练习;(4)合理选择教材,改进教学模式等。希望可以提高泰国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以及促进在泰汉语教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