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细胞非控性增殖产生的。而Rb/cyclinD1/p16传导通路失常又是细胞非控制性生长的主要原因。Rb基因,位于13q14区,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目前认为Rb家族(包括pRb,p107和p130)最终调控细胞周期的G1-S 限制点。在G1早期,Rb蛋白家族以非磷酸化状态存在,此时Rb蛋白家族可以结合80种以上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一些如E2F等对细胞周期发展的致关重要细胞因子,达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止细胞增殖的作用。Rb的功能状态是由磷酸化事件决定的。在G1-S期CDK家族,主要是CDK4和CDK6与包含有细胞核位置信息的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形成的复合体后磷酸化Rb蛋白家族,使Rb蛋白持续处于磷酸化状态,并且失去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CDK家族与cyclinD1的复合体又受到p16家族(包括p16INK4A,p15INK4B和p18INK4C)的抑制。Rb/cyclinD1/p16通路中每一组份的变化都可以将此信号传导途径打断,每一组份的变化又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机制,但是所有变化的都有着共同的结果,就是E2F之类的转录因子的失调,细胞周期的紊乱。目前对口腔鳞癌中有关Rb/cyclinD1/p16通路各组份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不多,其结论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研究显示的Rb、cyclinD1、p16的表达缺失或表达异常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关系不明。此外,即使在相同组织中,用相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口腔鳞癌组织中Rb/cyclinD1/p16通路中<WP=5>各组份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中希望获得Rb/cyclinD1/p16通路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中,在37例口腔鳞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使用链激酶-生物素-过氧化物酶系统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b,cyclinD1,p16的蛋白表达情况(一抗使用鼠抗人单克隆p16抗体,F12 Santa Cruz 1:200; 鼠抗人单克隆Rb抗体,1F8 DAKO Denmark 1:40;鼠抗人单克隆cyclin D1 抗体,DCS-6 DAKO Italy 1:50),免疫组化表达结果由每张切片中阳性细胞的百分数按照半定量法计算获得,-:0-5%, +: 5%-25%, ++: 25-50%, +++: 50-75%, ++++:≧75%。最后将各组份的免疫组化结果与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获得它们之间的关系。Rb,p16蛋白表达缺失,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分别为9例(24%)、21例(57%)和19例(51%)。Rb和p16蛋白表达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P = 0.02);cyclinD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大小(P = 0.02)和颈部淋巴结转移(P = 0.01)呈现正相关关系。p16在高年龄组(≥60岁)的表达比低年龄组(<60岁)少(P=0.02)。Rb 9例(24%)表达缺失情况与Dokiya 等在72例口腔鳞癌中21例阳性(29%)的结果相似;p16 19例(51%)表达缺失情况与Jares 等在42例口腔鳞癌中24例阳性(57%)的结果相似;cyclinD1 21例(57%)缺失情况与Masuda 55%和Muller等58%的检查结果相似。如果将所有Rb,p16和cyclinD1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起来看,除5例(14%)外,另外32例口腔鳞癌(86%)中至少有一种蛋白表达异常。这个结果提示,Rb/cyclinD1/p16 通路在口腔鳞癌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即Rb/cyclinD1/p16 通路中任何一个因素失调都可能中断该通路,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我们发现Rb与p16,p16与年龄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证实了Rb/cyclinD1/p16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提示我们:(1)Rb蛋白与p16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提示口腔鳞癌发生中Rb和p16基因之间存在着紧密调节关系;(2)p16的缺失是口腔鳞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WP=6>我们发现cyclinD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是没有发现cyclinD1与肿瘤组织分化之间有关系。由此推测,cyclinD1表达在肿瘤的生长作用,要大于在肿瘤的发生中的作用。同时也提示我们,cyclinD1异常表达的肿瘤细胞可能更具有特定的优势,这些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因为机制仍不清楚, 所以cyclinD1应用于临床并且作为临床指标的结论还需要更敏感的方法以及运用更多种类的口腔鳞癌病例来进一步证实。总之,我们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Rb/cyclinD1/p16通路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推测如果使用更敏感的方法以及运用更多种类的口腔鳞癌病例来进一步研究,cyclinD1蛋白可能成为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检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