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生态旅游迅速发展,为提升环境质量和物种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有效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冲击,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崭新视角。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入手,以深层生态哲学观为指导,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何伟和张瑞杰初步建构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以国外旅游景点英文简介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外旅游景点英文简介的话语运用,旨在揭示国外旅游景点简介中通过经验意义系统体现的生态价值理念和非生态价值理念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通过人际意义系统体现的生态倾向;探索语篇意义系统是如何帮助传达生态价值理念。在对国外旅游景点简介进行了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和语篇意义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后,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对经验意义系统来说,及物性系统通过把非人类事物放在动作者、感知者、说话者、行为者的位置传达“生态中心平等”的生态价值理念。明显地,拟人的语言技巧被用在所选语料中。此外,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体现了“自我实现”的生态价值理念,它们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与此同时,对于被扩展的动词来说,非人类事物被作为动作者,而物质过程中动词为动态动词,这体现了“生态中心平等”的生态价值理念。就转换来说,名词化和被动语态主要传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非生态价值理念。因此,人与自然为“服务-被服务”的生态关系。对人际意义系统来说,在情态系统中,对代表性情态动词的分析主要表达了人类承担保护旅游景点的责任的生态倾向。根据态度资源的分析,主要表达了语料中是如何传达这些景点绝佳的生态环境和人们对这些景点表示欣赏的生态倾向。对语篇意义系统来说,无标记主位不仅强调非人类事物而且通过把非人类事物放在主语或者主位的位置在游客的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生态画面。标记主位视作者想要强调的具体内容作为话语的起始部分,传达了作者的潜在目的和意识形态。本研究对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启发意义,并且对旅游景点英文简介的撰写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