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代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文明,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身作则,对学生施以无言的教育。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体罚现象有所减少,但是“心罚”、“冷暴力”和“语言暴力”等都在课堂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且存在泛化趋势。教师对学生施行语言暴力不仅违背教育内涵,有损师生身心健康,教育效果更是无从保证。
教师语言暴力这一定性的描述,易混淆于教师批评和教师话语霸权,教师语言暴力是教师个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学生没有任何教育意义。本研究以无人的教育、无爱的教育和无为的教育来厘定在何种情境可以将教师的不文明语言归于语言暴力。教师语言暴力的后果是严重的,任何教育问题都在折射着社会问题,本研究从教育的三要素:环境、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分析教师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形成合力作用于学生及教师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场域,教师和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都已社会化,本研究试图规避一味批评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师德欠高尚,不安心本职工作等片面的申诉,而是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教育系统何以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稳定、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本研究从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法学等角度出发,以符号互动理论、交往行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支撑,以环境氛围、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为视角深入分析教师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构建师生平等“对话”课堂五方面可行性策略以预防和消解教师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