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研究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对于儿童结核病(肺结核、肺外结核)、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阳性率,并比较其差异;同时将结核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PPD试验进行比较,初步探讨结核抗体对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肺炎支原体(Mp)抗体,计算其阳性率并进行比较,初步探讨结核感染与Mp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可疑结核感染患儿,所有入选对象均已接种卡介苗(BCG)并记录详细的临床资料,进行以下分组:A组,即结核病组,共41例;A1组:即A组中肺结核病组,共17例;A2组:即A组中肺外结核病组,共24例;B组:即LTBI组,共53例;C组:即非结核病组,共85例。各组均做PPD试验,并且均留取两份血清标本。其中一份血清标本采用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蛋白芯片检测脂阿拉伯甘露糖(LAM)、38KDa蛋白和16KDa蛋白IgG抗体,计算各组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单项结核抗体的阳性率及进行比较,并计算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与PPD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进行比较。另一份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Mp -IgM、IgG抗体,分别计算各组Mp抗体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A组显著高于B组、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5);A1组高于A2组(P<0.05)。2、A1组、A2组、B组单项结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任一单项结核抗体检测(P<0.05)。4、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PPD试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结核抗体和PPD试验检测的敏感性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显著高于PPD试验(P<0.01)。5、A1组、A2组中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PPD试验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Mp抗体的阳性率,A组、B组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优于潜伏结核感染;其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优于肺外结核;2、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任一单项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阳性率;3、蛋白芯片结核抗体联合检测与PPD试验比较,特异性较高,提示结核抗体可以成为临床上儿童结核病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然而其敏感性较低,但与PPD试验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结核病的阳性率,减少漏诊,值得临床推广;4、结核病及潜伏结核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于非结核病,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无差异,提示结核病及潜伏结核感染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上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