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从德里达异延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茱莉亚·布里格斯于2005年出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内心生活》中的第七章节《写作本身》,探索异延理论在传记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由于传记文学兼具非文学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要讲究译作的“历史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德里达“异延”解构主义翻译观所提的三点翻译要约,即文本间的互文性,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以及原文性的存异性。报告将在翻译过程遇到的问题分为词,句,篇章三个层级逐一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了德里达异延理论中所提出的三点翻译要约对译者所作的翻译策略选择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在词的层面,报告着重分析了词性转换、词义延伸以及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在句的层面,报告中强调了复杂句及长难句在翻译过程的处理方法,包括句子的拆分、合并以及重组。在篇章层面,分析了原文内隐含逻辑联系以及作者写作意图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通过结合德里达异延理论所提出的翻译要约对翻译过程中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阐释,作者发现在处理某一翻译问题时,互文性、译者创造性和原文的存异性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翻译策略选择的过程中,这三点翻译要约是一并在对译者的决策过程进行着影响。总之,在认识到原文互文性和存异性的同时,需要译者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在译文中合理地重现原文信息。而在发挥译者创造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原文中的互文性和存异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