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是目前死亡率位居第四的消化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胰腺癌化疗的一线药物是吉西他滨,但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对吉西他滨存在内在性及获得性耐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胰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改善胰腺癌的治疗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胰腺癌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能够在体内外形成新的肿瘤,对放疗和化疗具有高度的抵抗性,因此胰腺癌干细胞的存在,可能导致了胰腺癌化疗耐药现象的产生。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CD147能够调节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和顺铂的药物敏感性,还可以上调胰腺癌干细胞的比例和体内外的成瘤能力。因此,CD147可能通过影响胰腺癌干细胞进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耐药性。在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细胞后,ALDH+胰腺癌干细胞比例、CD44+CD133+胰腺癌干细胞比例、CD44+CD24+细胞和CD44+ESA+细胞比例都明显升高。我们使用较高浓度的吉西他滨连续处理胰腺癌细胞,筛选出胰腺癌细胞中的内在耐药细胞,内在耐药细胞中CD44+CD133+胰腺癌干细胞的比例较亲本非耐药细胞明显升高,表明胰腺癌干细胞在胰腺癌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细胞后,胰腺癌细胞中线粒体的含量和活性氧的含量均明显升高,提示胰腺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增强。与活性氧含量较高的胰腺癌细胞相比,活性氧含量较低的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较不敏感,因此胰腺癌细胞能否清除细胞中过量的活性氧,可能是胰腺癌细胞耐药的关键;活性氧含量较低的癌干细胞亚群可能导致了胰腺癌细胞的化疗耐药。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细胞后,CD147表达显著升高;同时,在胰腺癌内在耐药细胞中,CD147表达同样显著升高。与CD147低表达胰腺癌细胞相比,CD147高表达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下降,表明CD147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性。此外,细胞表面CD147表达与胰腺癌干细胞比例正相关,提示CD147分子在胰腺癌干细胞介导的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表明,CD147分子在胰腺癌细胞的内在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稳定干涉和诱导干涉CD147表达的胰腺癌细胞中,CD147表达水平的下降显著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成瘤能力和体内胰腺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CD147分子表达于胰腺癌细胞线粒体中;干涉CD147分子后,胰腺癌细胞线粒体中CD147表达下降,体内胰腺癌细胞移植瘤细胞中线粒体显著含量下降。这些结果表明,CD147分子可能通过上调胰腺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与功能,调节胰腺癌干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药物敏感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干细胞可能通过清除细胞中过量的活性氧导致了胰腺癌细胞的化疗耐药,而CD147分子可能通过影响胰腺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调节胰腺癌干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