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古老民族与原始部落的文化与传统仪式中、在形形色色的宗教象征与仪式上都可以找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子。当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字,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集体无意识信息。汉字作为我们记录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至今已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它的起源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它的发展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汉字是古代先民劳动的结晶,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认识。其表意的特征更是古代生产生活、自然地理、社会风俗的真实写照。所以说集体无意识在古文字中是无所不在的。本文分别从汉字创造中的集体无意识成因入手,分析了汉字中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成因,汉字中集体无意识的社会成因,汉字中集体无意识的地理成因和汉字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外”信息刺激成因。接下来以汉字为中心展开了汉字的原型批判:包括阴影原型、人格面具、自性原型、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这四类集体无意识中最基本的原型。最后对汉字创造中的集体无意识进行了探究,探讨了集体无意识对于造字智慧的影响,集体无意识对于汉字形体的影响,集体无意识对于汉字构型的影响以及集体无意识对于象形会意字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作为以汉字为母语的中国人,对汉字简直是太熟悉了。自幼由汉字伴随着长大,每天读书写作,像空气与食粮一样与汉字朝夕不离;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对汉字感到神奇,心中始终拥有一种无限的感激。诚如许慎所言:“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古,后人所以识古。故日:‘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汉字文化心理的研究学对历史文化的把握有其独特的意义,但也有其局限,因为汉字虽然以象形为基础,为我们梳理文化脉络有其长处,但象形符号毕竟不是客观图形的反映。同时,用汉字本身去反映社会历史文化,在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不可取代性的同时,毕竟在量化和具体过程和细节等方面,还有其自身所不能克服的局限。对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