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并伴随着地壳层次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发生。在此伸展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区发育有一系列的伸展构造,燕山地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即为一个典型实例。对区内伸展构造的研究有利于从地壳伸展、拆离的角度解释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的减薄,也有利于对燕山造山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云蒙山地区主要的构造要素为四合堂背斜推覆体、四合堂韧性剪切带、云蒙山背形、河防口正断层及水峪韧性剪切带。通过研究云蒙山岩体东南部河防口拆离断层,四合堂逆冲剪切带,以及两者交汇的石城逆冲-走滑转换带的不同构造岩的主要类型、岩石结构、构造现象与岩脉发育特点及其与剪切作用之间关系的划分,以构造岩流动机制与矿物晶内变形机制分析为基础,将云蒙山地区的岩脉可分为构造期前(剪切前)岩脉、同构造期(同剪切)岩脉,和构造期后(剪切后)岩脉等,共六类。北部四合堂以及云蒙山岩体、密云闪长岩体均遭受韧性剪切变形,均发育A型褶皱及石香肠构造,以挤压为主。东南部岩体主要以花岗质糜棱岩为主,区域线理方向为SE-NW向,同时发育有大量S-C组构,显示递进变形,有不同时期岩脉侵入。二者之间石城地区多有走滑组构,可能为穹状隆起产生的滑移。采集于四合堂剪切带内部的5件同构造花岗质岩脉的锆石206Pb/238U定年年龄分别为 161.8±1.8Ma,156.3±1.6Ma,150.0±1.6Ma,161.7±1.4Ma,151.0±3.0Ma。采集于水峪韧性剪切带内的2件同构造期岩脉的锆石206Pb/238U定年年龄为160.3±3Ma与148.7±3.5Ma。采集的4件云蒙山花岗闪长岩样品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119.1-126.6Ma,代表云蒙山花岗闪长岩岩体的黑云母冷却年龄大约在119.1~126.6Ma之间。综合以上构造-岩浆关系成果,至少于160~150Ma的晚侏罗世时四合堂剪切带已经逆冲,此过程持续的下限是150Ma左右;在150~140Ma时,云蒙山岩体上升,此时四合堂与水峪均有岩脉产生,但是岩脉还没有变形;在127Ma之后,云蒙山岩体的剥露和水峪韧性剪切带的活动开始,四合堂与水峪的岩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部分岩脉褶皱化、石香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