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中bax、bcl-2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在参与细胞凋亡的一系列凋亡调节基因中Bcl-2基因及其同一家族的Bax基因是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被认为是细胞凋亡调控的最后共同通路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骨巨细胞瘤标本中的bax、bcl-2的表达,探讨骨巨细胞瘤中bax、bcl-2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与病理分级、治疗预后、肿瘤复发的关系,对其复发及预后提供预防的检测方法。 方法:应用HE染色法明确病理学分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骨巨细胞瘤组织和术后复发组中bax、bcl-2的活性,采用SPSS13.0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bax阳性率比较:按Jaffe病理分级,Ⅰ级阳性率55%,Ⅱ级级阳性率56%,Ⅲ级阳性率40.9%。3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按α=0.05的水准,Ⅰ级及Ⅱ级及Ⅲ级阳性率统计学上无差异。按治疗效果分组:复发组阳性率35.7%,未复发组阳性率61.5%,2组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按α=0.05的水准,未复发组阳性率大于复发组阳性率。 bcl-2阳性率比较:Ⅰ级阳性率4096,Ⅱ级级阳性率44%,Ⅲ级阳性率77.3%。Ⅰ级与Ⅲ级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Ⅱ级与Ⅲ级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Ⅰ级与Ⅱ级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按α=0.05的水准,认为Ⅲ级阳性率大于Ⅰ级及Ⅱ级阳性率,而Ⅰ级与Ⅱ级阳性率无差异。按治疗效果分组:复发组阳性率71.4%,未复发组阳性率41.0%,2组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表2)。按α=0.05的水准,复发组阳性率大于未复发组阳性率。 结论:Bax及bcl-2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之间表达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复发组表达高于未复发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α=0.05的水准,提示Bax在未复发组阳性率大于复发组阳性率,bcl-2在复发组阳性率大于未复发组阳性率。实验证明:bcl-2高表达致bcl-2/bax比例增高,导致细胞凋亡的抑制,进而引起肿瘤的复发;故在排除手术方式影响的前提下,bax及bcl-2的检测结果在判断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本实验由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尚短,所得结论尚不能完全证明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须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现状,找出不合理用药问题,提出规范化的用药建议。对象与方法对象1、对选择的几所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