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数的70%~80%。转移在肺癌特别常见,肿瘤转移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肺癌患者的致死因素。三分之一的NSCLC病例在诊断时已出现远隔脏器转移,这部分患者不适宜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时没有远隔转移的NSCLC患者来说,淋巴结转移是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征兆。了解有关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极为关键。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来寻找能预测NSCL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以期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CD44v6和nm23H1一直是其中的热点。CD44基因编码一种跨膜糖蛋白分子,CD44v6是其变异体的一种;nm23基因编码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nm23H1是它的一种亚型。多数研究认为,CD44v6是一种转移促进基因,而nm23H1则被认为是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对于这两种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将二者分开进行检测和分析,由于单一基因检测的局限性,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文分为三部分,研究目的在于:1、对NSCLC组织中CD44v6和nm23H1两种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并与单一基因mRNA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将联合检测结果作为判定NSCLC淋巴转移参考指标的价值。2、对NSCLC周围血淋巴细胞中CD44v6和nm23H1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将联合检测结果作为NSCLC术前判定淋巴转移及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监测指标的意义及可行性。3、对NSCLC组织CIM4v6和nm23H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联合检测,旨在探讨将联合检测结果作为转移及预后评价指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