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是1977年12月发表的,1986年6月国务院明令废止,汉字简化的这一挫折给文字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本文简要分析了汉字简化的基本理论,简单回顾了汉字简化的历史和“二简”出台的背景,认真探讨了“二简”失败的原因。全文主体部分主要从文字学角度,对“二简字”从形、音、义兼及汉字的源流演变和字理方面,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二简字的优与劣。最后提出继续坚持汉字简化方向不动摇,并对继续简化汉字提出一些建议,主张进一步整理简化汉字。 论文分为七个部分: 一、汉字简化的基本理论 文字的基本属性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人类对于任何一种工具,都要求它具有简便易行、高效率的特点。汉字也是这样。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汉字简化并不改变汉字的性质,汉字原有的优点和缺点将继续存在。汉字简化是有理据的。不同时期的汉字理据性可以有变化,有时强些,有时弱些,但是不管怎么变化,汉字要有个合理的理据度。 二、汉字简化的简要回顾 汉字同其他事物一样,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简体字,也就是说,汉字简化工作和简化字,从殷商时代就开始了。以后几乎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做了汉字简化工作,都产生过相应的简化字。现代汉字简化工作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86年版的《简化字总表》是中国政府公布推行的全部简化字,是现阶段简化字的规范标准。 三、《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发表和废止 从1972年7月开始,文改办公室着手拟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7年5月20日拟出了《二简》的修订稿,1977年12月20日发表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86年1月举行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建议国务院批准正式宣布废止《二简》:同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废止《二简》。 四、《二简(草案)》流产的原因 主要有五条:1、指导思想方面的原因。只是把汉字简化工作当作改革汉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