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外在和内在危险因素,为预防前交叉韧带损伤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401医院2002年3月-2011年12月177例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分别以损伤时鞋子类型、损伤发生场地、致伤动作、体重质量指数、女性患者受伤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运动前有无热身活动为指标,研究外在环境因素、生物力学因素、内在因素、神经肌肉因素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发病的关系。结果:外在环境因素方面,摩擦系数最大的塑胶场地发生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最多(101例、占56.9%),其它依次为草地(39例、占22.4%)、沙泥地(21例、占12%)、水泥地(16例、占8.7%);运动时穿摩擦系数最大的军事作训鞋运动损伤发生最多(125例、占70.6%),其它依次为运动鞋(37例、占20.7%)、布鞋(12例、占6.9%),皮鞋(3例、占1.7%);生物力学方面,损伤原因中军事训练伤占39.6%,其余依次为篮球37.9%、足球10.3%、排球5.4%、下楼梯3.4%、舞蹈3.4%,在所有致伤动作中屈膝外翻(116例、占65.5%)、跳起落地(30例、占16.9%)、运动急停(21例、占11.9%),暴力扭转(10例、占5.7%);内在因素方面,体重质量指数超重组发生损伤最多(116例、占65.5%),其余依次为健康组(27例、占15.2%)、(肥胖组24例、占13.5%)、过轻组(10例、占5.8%)。内分泌因素方面女性患者损伤多发生于排卵期前;神经肌肉因素方面,96.5%的患者运动前未行系统的热身准备活动,提示神经肌肉调节对减少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有重要作用。结论: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外在环境因素、内在因素、生物力学因素、神经肌肉因素,其中通过系统训练强化神经肌肉调节能力有助于降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是今后预防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