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难以根治性手术切除,即使术后辅以放、化等治疗,患者预后仍然很差。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在胶质瘤治疗中,通过研究与胶质瘤发生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相关基因,寻找有效地治疗靶点,已经成为脑胶质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l)、P16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意义,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判断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科存档脑胶质瘤石蜡标本65例,要求病人无脑转移性肿瘤及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化疗及其他抗肿瘤治疗,所有患者均收集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6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日期截止2015年2月1日,其中死亡39例,存活26例。随访已死亡者获完全数据,术后死亡,术后死于非原发病者和失去随访者获取截尾数据。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 VisionTM)法检测所有标本组织中CyclinD1、P16蛋白表达。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x。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或关系,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运用Spearmen相关性分析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相关性,以P<0.01为显著性标准,并根据蛋白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P16蛋白主要在肿瘤组织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在Ⅱ、Ⅲ、Ⅳ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9%、37.50%、14.81%,随着病理级别增高有降低趋势,三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微血管的有无未见相关性(P>0.05)。2.CyclinD1蛋白主要在肿瘤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在II、III、IV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41.67%、81.48%,随着病理级别增高有升高趋势,三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微血管的有无未见相关性(P>0.05)。3.在65例胶质瘤患者中,II、III、IV级胶质瘤患者的2年存活率分别为85.71%、41.67%、14.8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存活率分别为23.26%、72.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2年存活率分别为66.67%、1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本组病例中,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病理因素中肿瘤病理分级和P16及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有独立相关性(P<0.05)。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患者的生存期呈下降趋势;P16低表达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低于P16高表达的患者;CyclinD1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低于CyclinD1低表达患者。5.对65例胶质瘤组织中P16和CyclinD1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经Spearmen相关分析检验,结果示R=-0.381,P<0.01两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成负相关。结论:1.P16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有降低趋势,提示P16在调控胶质瘤的增殖、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P16表达缺失可能预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2. 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有升高趋势,提示CyclinD1在胶质瘤的增殖、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预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3.P16和CyclinD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2年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4.肿瘤的病理分级、P16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患者的生存期呈下降趋势;P16低表达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低于P16高表达的患者;CyclinD1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低于CyclinD1低表达患者。5.P16及CyclinD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P16的表达缺失及CyclinD1的高表达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